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葛沖)根據外媒此前報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可能將於近期展開任內首次中國之行,期間,他將與中國外長秦剛舉行會談。布林肯此行是雙方外交高層落實和推進去年底中美元首會晤共識的一次具體實際行動,外界對此次中美對話互動多有期待之聲。然而,在布林肯訪華前夕,美國在多個場合的大小動作不斷,釋放出的信息,無一不在挑戰兩國元首會晤達成的共識,令人不禁質疑,布林肯此行誠意何在?

根據報道,美國防長奧斯汀搶在布林肯之前到訪韓國和菲律賓,不僅在韓國大肆潑髒水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論」,還宣布增加使用菲律賓4個軍事基地,不少媒體和網民從中解讀出對中國「滿滿的惡意」。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也趁機跑到韓國、日本敲鑼邊,在多個場合言必稱中國,鼓噪所謂必須保持團結和堅定來應對中國的「安全威脅」。

在台灣島內,2日,蔡英文又在台灣同竄訪的美軍印太司令部前司令戴維森會面。另據報道,美國近日還開始以涉嫌「強迫勞動」為由扣留從中國進口的鋁產品,尤其是在新疆生產的產品,儘管此前中方已以大量事實和證據表明新疆根本不存在所謂「強迫勞動」。

種種跡象顯示,雖然眼看着布林肯的飛機就要飛往中國,但實際上美方對中國的打壓挑釁卻並沒有絲毫放鬆。當然,美國實行「三權分立」,對華政策有其複雜性和多樣性。但不可否認的是,造成目前很多中國民眾「美國對華惡意滿滿」印象的根本原因,根本上還在於美國既想要對華合作的好處,又不想放棄對中國的打壓,企圖要獨霸「蛋糕」吃乾抹淨。而這顯然行不通。

中美關係絕不能只是嘴上喊着要溝通合作,沒有實際行動,也不能自己定義合作,一家說了算,將合作變成簡單的服從,更不能嘴上說一套實際上做一套,明裏暗裏盡幹些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利益的勾當,特別是台灣問題,更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若認不清這一點,布林肯的首次中國之行將難免碰壁。

四十多年前,中美打破重重阻力實現建交,如今,中美關係又面臨着建交以來最為困難的局面,未來要實現「觸底反彈」,中美仍要相向而行,其中最根本的還是美方首先要真正糾正其將中國定位為頭號對手的戰略錯誤。脆弱的中美關係,經不起太多折騰,希望布林肯此行能多一些真正互利共贏的溝通合作,少一些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的打壓圍堵。如今的中美關係,急需的不是掛在嘴邊上的漂亮話,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