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中國雲南紅河口的山腰國境站,是中越兩國跨境列車必經的關口,也是越鐵工作人員入境後辦理單證交接的唯一區域。出生於1999年的彝族女孩矣玲花,沒想到入到口岸工作遇到的第一個挑戰是疫情防控。兩年多來她幾乎每天都要背着沉重的消毒水桶給進出的跨境列車消毒,擔心過感染的她也曾在裹得嚴嚴實實的防護服裏悄悄地流過淚,如今回想起這些,女孩還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我感覺我現在變得更堅強了」。
矣玲花2021年畢業後就到山腰站工作擔任貨運交接員。時值世紀疫情的初期,她除了要和師父盡快熟悉工作流程外,還要學習應對新冠疫情的嚴格防疫消殺措施。矣玲花說,「對列車進站後進行噴殺消毒,需要背一個近20公斤的消毒水箱,從火車頭一直走到最後一節車廂,通過按壓給車廂消毒」。一列列車消毒一圈下來將近2公里,耗時大概近一個小時。同樣的工序,矣玲花每天差不多要循環往返三次。
河口的天氣比較炎熱,特別是在五六月份,時常出現30多度的高溫,「防護服每次脫下來,真的自己都不敢相信,全是汗水。」有一次,消毒做了一半的矣玲花,精疲力竭地穿着防護服在過道裏休息,突然覺得很委屈,眼淚唰唰就流了下來。在防護服的小小空間裏,她想了很多,比如當初如果不選擇在口岸工作,是否可以逃離這個苦差事?媽媽知道了會不會心疼?但想到媽媽也是獨力將自己養大,矣玲花突然就覺得又有了力氣,她要努力工作,為了媽媽能有一個康樂的晚年。
事實上,矣玲花的同事們也承擔着和她同樣的工作壓力,「我們一起到山腰站的姐妹們都苦過,大家相互安慰着度過了那段日子。」矣玲花說,在得知不再需要給跨境列車做消毒的那天晚上,宿舍的姐妹們瘋狂採買了很多好吃的,慶祝「苦日子」終於過去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