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浩鳴 立法會議員

政府公布「簡約公屋」全部8個選址,其中3個位於市區的選址,可以提供約14,600個單位,佔全數3萬個單位近半,同時亦將整體的設計和建築工程費用壓縮9.5億元,令造價與過渡性房屋及傳統公屋相若。香港現時有約10萬戶20多萬市民居住在不適切居所,急需改變居住環境,「簡約公屋」的優點是能快速建成,提早解決這部分居民的困難。早前有聲音對「簡約公屋」造價有所意見,特區政府現已把「簡約公屋」造價降低,各界這時應從不適切住所居民的急切需要出發,理性支持「簡約公屋」早日落成入伙。

興建「簡約公屋」是本屆政府用以解決傳統公屋需要較長的建造期、在短時間內滿足社會需求而推出的應對之策。「簡約公屋」的特點是能快速興建,而且建成後的居住條件與傳統公屋相近,可以根本性地改善「劏房」、「籠屋」等不適切居所住戶的居住條件。

讓基層市民活得健康有尊嚴

從政府向公眾展示的「簡約公屋」示範單位來來看,簡潔樸素,租金廉宜,可以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讓基層市民可以有尊嚴地生活,讓基層家庭的孩子可以健康地成長。故此「簡約公屋」是符合社會和市民的期望。整體而言,這是一項值得支持的政策。

針對「簡約公屋」的政策細節,社會上主要有兩方面的疑問。其一是首批「簡約公屋」的4個選址都在遠離市區的偏遠鄉郊,而且有部分選址交通和生活配套設施不足,擔心未能吸引居住在市區「劏房」的市民入住,會出現浪費資源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政府已經作出改善,最新公布的第二批「簡約公屋」選址,有3個位於市區,可以提供近半數量的單位,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另一方面,亦有一部分意見關注「簡約公屋」的造價偏高問題。即使政府已經壓縮預算,減省9.5億元的設計及建造費用,但一些人仍簡單地以政府擬向立法會申請的撥款總數264.4億元,除以總體3萬個單位的數字,得出「簡約公屋」單位造價約88萬元,高於傳統公屋平均造價的結論,以此反對整項政策。

對於這方面,社會應該理性看待「簡約公屋」造價偏高的問題。解決任何社會問題都需要一定的成本,尤其是長期累積的民生痛點、難點。如果問題需要快速解決,付出成本較高也是十分合理。本屆政府不畏難,開始着手解決「劏房」、「籠屋」住戶的居住困難問題,本身就應該得到社會支持和配合。

社會各界反而應該關注的,是政府如何才能合理應用公共資源。在要求政府注意建造「簡約公屋」的成本效益問題之時,也不能忽略20萬居住在不適切房屋的基層市民每日都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之中。政府將公共資源用於解決20萬居民的生活困難,怎麼說都比無視這些居民的困境更好。而且政府急切地為這部分居民改善居住條件,本身就是關心民生疾苦的表現。反對「簡約公屋」的人,倒應該拿出一點關愛之心,多些關懷生活在香港這個共同家園中的弱勢社群。

讓閒置土地得以合理運用

政府所選的8個地點,如果不用以興建「簡約公屋」,大多數將閒置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用於興建「簡約公屋」則可以在一至兩年內,為近10萬人解決居住問題。從合理應用公共資源的角度看,將土地閒置幾年而不用,難道不是浪費資源嗎?以造價成本偏高為理由,全盤否定「簡約公屋」,寧願讓珍貴的土地資源閒置「曬太陽」,不讓政府善用土地資源安置有迫切住房需求的弱勢居民,難道又符合善用公共資源的原則?

針對「簡約公屋」存在造價偏高的問題,社會各界應以更積極的態度,多為政府出謀獻策,協助尋找可以降低成本、壓縮造價的辦法,共同達成目標,而非全盤否定「簡約公屋」。平心而論,「簡約公屋」的建造成本應該仍然有可以壓縮的空間,例如可以研究使用更好的技術,也可以考慮開放市場引入競爭。俗話說:智慧在民間,政府想不到壓縮成本的辦法,不代表沒有辦法,只要政府願意虛心聽意見,相信總會找到更佳的方案。

此外,政府也應該在設計和興建之初,就開始思考如何善用「簡約公屋」資源的問題。比如,相關的材料日後如何重用,相關的交通配套和生活設施配套如何才能更好地配合整個社區的發展需求,減少浪費等問題,讓公共資源用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