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踏進新的一年,好消息不斷傳來,對港人來說,最開心是股市節節上升,內地和香港有序通關,而且,過程比人們想像中順利。經過3年體驗,人類已學會如何跟病毒有效共處。

不過,這場疫情也奪走了很多生命,尤其是身體虛弱的長者。在珍惜生命的角度看,人們都不希望看到有人逝世,尤其是個別還年輕、身體狀態尚佳者或因誤診,或被延醫,或因為疏忽而走的人。

這些年,因為互聯網發達,什麼都報道出來或親屬也利用社交媒體對外發布消息,一下子,死亡人數好像很多,尤其是具備或曾經具備影響力的人物,社交媒體上彌漫一片悲情。

如果這些大師們不是逝世,可能人們已不記得他們了,尤其是健忘的互聯網一代。內地人口眾多,封控3年後,一下子開放了,有些人措手不及或防備意識不足,有個別年輕至30多歲的運動員或企業高管,也有50歲至60歲的知名學者走了,令人倍感痛惜。但他們的離世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警醒他人的作用。

在國際時裝界,這幾年也走了多位設計大師,像內地人熟悉的皮爾卡丹(Pierre Cardin)、港人喜愛的三宅一生(Issey Miyake)。但前者已98歲,84歲的後者雖然年輕一些,卻早傳患肝癌,都在公共視線「消失」了一段不短日子。

但令我意外的,倒是兩位81歲的大師──旅法日裔設計師高田賢三(Takada Kenzo)和有「龐克之母」稱號的薇薇安威斯活(Vivienne Westwood)。因為兩位雖然年齡不小,但疫情爆發前夕都仍然活躍,並有新的大計。顯然,突然而來的疫情令他們的心願未遂。

高田賢三是最早到巴黎發展的日本設計師,對上世紀八十年代國際時裝壇掀起的日本風乃至亞洲風潮起着承先啟後的作用,他是唯美派代表,作品讓西方人對日本文化乃至亞洲文化刮目相看,但他同時被媒體形容為「最巴黎」的日本人。

薇薇安則是英國設計界領軍人物,她破格的龐克風格(Punk)時裝備受爭議,卻成為時裝界經典。但她在看似反叛的設計中引入傳統蘇格蘭格子布,又重新詮釋中古衣服裁縫技術,在男裝長褲中加入誇張的裁縫線條。她常將時事議題融入設計中,更多次親身上街為氣候變化及政治議題發聲,可以說是藉時裝反映時代的代表人物。

能被譽為「大師」的,不只是名氣。生命有限,大師終有一天要走,但其透過作品留下的破格思維和創新精神卻可啟發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