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協港澳委員在開幕會議後合影留念。(記者夏微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夏微)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10日開幕。今年,港澳委員的隊伍進一步擴充,68位港澳委員中有25位是新增選的委員。談及履職感受和未來幾年關注的重點,這些新委員紛紛表示,深感榮幸但也知任務重,本次會議期間將多向「老委員們」取經,爭取盡快找準方向,為上海的建設及滬港交流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

香港恢復通關助力委員更好來滬履職

得益於香港恢復通關所帶來的便利,本次會議港澳委員們可謂「大團圓」,68位港澳委員,到場51人。每一年的開幕會議後,港澳委員們都會在主席台前合影留念,今年拍照時,人多到鏡頭都有些塞不下了。作為「老委員」,上海政協港區委員趙麗娟直言,三年沒回上海,這次有種「回娘家」的感覺,而且終於可以到現場參會履職了。上海政協港區常委施榮恆亦感慨,「作為港區委員過去三年很慚愧,很多時候沒辦法來到上海參加會議,現在通關了,我們就可以經常來往了,我們做調研、做提案、了解社情民意就更方便了。今後我們的提案可以做得更加高質量,為滬港兩地出謀獻策。」

邊取經邊獻策 深感政協履職任重道遠

上海政協港區委員容海恩深感政協履職任重道遠。(記者夏微 攝)

記者注意到,不同於往屆新委員們的「靦腆」,本屆新增港澳委員們大多有備而來,願說敢說,期待多多獻計獻策。

容海恩不僅是新增上海政協港區委員,還是香港立法會議員,這樣的身份於她而言是種優勢,「我可以同時向兩地的政府部門建言。」在她看來,香港和上海是全國最國際化的兩個城市,特別是香港有着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獨特優勢,「我們可以在『雙循環』中發揮優勢,讓內地和香港的企業一同走向世界舞台。」雖是新委員,但過去一段時間裏,在港通過網絡培訓,無論是調研和提案的規範,還是履職內容,容海恩都已了解得十分清楚。政協開幕會議上,了解到過去五年上海政協的工作保持全國前列,讓容海恩深感政協履職任重道遠,「我覺得今年對我們的要求提高了,而且對我們的廉潔度也十分看重。」談及提案,容海恩表示,自己原本已經準備了一個,但留意到現在政協對委員提案要求進一步提高,「不能只停留在宏觀層面,而要深入剖析問題,細化方案建議,所以會進一步完善後再提交。」

願為海外高層次人才落滬牽線搭橋

上海政協港區委員嚴浩關注創科人才發展。(記者夏微 攝)

嚴浩以前是區政協港區委員,今年第一次作為市政協港區委員參會內心非常興奮。「之前三年多因為疫情,一直沒能回到內地參政議政,基本都是通過線上方式,這次能夠過來線下還是很興奮的,線下效果肯定會更好。」作為斯坦福大學華南校友會會長的他十分關注創科人才的發展,據其介紹,斯坦福大學的許多校友在滬港兩地創業並取得不俗成績,「特別是在上海,很多已經是獨角獸級別的企業。」未來,嚴浩表示將做深人才工作,「我想協助一些海外精英回到上海創業。其實現在不少海外高層次人才是希望回國創業的,因為國內對他們來說機會更多,配套政策措施也更加完備。」最近嚴浩已經在整理調研報告,或將提交創科相關提案。

推動滬港兩地文化和基層醫療交流

上海政協港區委員郭彥麗希望推進滬港兩地文化和基層醫療交流。(記者夏微 攝)

郭彥麗同樣有過區政協的履職經歷,如今來到市政協的平台,她發現工作內容豐富了不少。這些年,郭彥麗參與了香港慈善團體的公益項目,一邊進行基層醫療宣傳推廣,一邊在社區推廣中國文化,「想讓香港市民更加了解中國近代史和傳統文化。」在她看來,未來憑藉上海市政協港區委員的身份,她將能更便利地推動滬港兩地文化與基層醫療的交流。不僅如此,作為婦聯界別委員,郭彥麗稱,「香港有句話叫『得師奶者得天下』,所以婦女工作我也會格外關注。特別是疫後的婦女在精神層面的健康需求。」

致力為滬港兩地發展凝聚青年人才

上海政協港區委員包鴻勛願為滬港兩地發展凝聚青年人才。(記者夏微 攝)

包鴻勛早已是滬港兩地青年工作的熟面孔,如今作為上海市政協的新人,他直言責任更重,壓力更大了。「目前剛剛通關,過去一年滬港兩地都經歷了不平凡的一年,我作為滬港兩地青年工作的推動者,會更多關注兩地青年的發展問題。過去一年,流失了一些人才,希望未來一段時間,能夠把兩地的人才再凝聚起來,特別是讓香港年輕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為海派文化發聲 吸引港青來滬交流

上海政協港區委員詹勝要為海派文化發聲。(記者夏微 攝)

詹勝的故鄉就是上海,用他的話說,這是「三十多年首次返鄉擔任市政協委員」。詹勝的關注點十分明確,既要向世界講好上海故事,也要讓香港青年愛上上海。「香港文化的根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海派文化,香港許多著名的文化界代表都來自上海,我們要打造好上海的文化宣傳,從而讓更多香港年輕人願意來到上海交流。把上海的文化通過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香港這個平台推向全世界。」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