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黃楚標。(資料圖片)

文/黃楚標

國家聯防聯供給制和特區政府昨天(1月5日)宣布,從1月8日開始啟動兩地逐步恢復正常通關,首階段每天有至少6萬個名額,而且無論是香港人從內地返港還是內地人北上,都不需要申請名額。這一安排受到香港和內地民眾、商家熱烈歡迎,尤其是跨境經商人士更是對復甦前景更加看好。確實,香港經濟與國家發展早已融為一體,復常通關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重要的基本條件。

「路通財通」是商家最看重的基本規律。人流、物流、資源要素流動,都離不開「路通」。疫情之下香港與內地不能正常通關三年,不少跨境經濟活動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在香港和內地都有業務的香港商家苦不堪言,作為香港重要支柱的旅遊及相關產業,包括酒店、餐飲等等更受到重創。現在在中央和廣東省、深圳市支持下,邁出復常通關的重要一步,無論是商界還是普通市民,都倍感珍惜,對前景更加信心百倍。

復常通關,首先帶來了順暢的兩地民心相通的氛圍。家庭不再分隔,親情不再離散,各種兩地交流活動都能夠很快正常進行,特別是青少年國情教育、公務員內地考察研習等,都可以加快推進。另一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可以在沒有通關阻隔的情況下加速推動,尤其是北部都會區和港深一體化規劃建設,都可以放手去試去闖,香港作為「背靠國家、聯通世界」的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可以充分發揮,獨特的發展空間和機遇無限巨大。

復常通關,無疑給香港帶來經濟復甦和產業大發展的重要條件。但也要看到,目前全球和兩地的疫情仍未結束,未來的變數仍然不小;三年控關之後,不少公共服務、產業經濟都要有一個逐步恢復的過程,因此在復常通關初期,政府和市民都要對困難、風險想得多一些,對可能遇到的問題多一些心理準備和應對預案。對於可能出現的疫情短暫反覆,政府要加強監控,市民要全面配合做好本分;對於公共服務和社會供應方面的暫時變化,政府要做好預案,市民要充分理解支持;對於一些針對復常通關的有意挑唆,政府要加強澄清以正視聽,市民和全社會共同努力,維護好復常通關的良好社會氣氛,讓全面正常通關盡早成為現實。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