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子超總結香港抗疫經驗與教訓,指當時長者接種率偏低是重大遺憾。圖為香港長者接種疫苗。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內地多個省市正經歷新一波疫情爆發,各地醫療系統面對的困難與今年初香港第五波疫情初期非常相似。香港文匯報昨日專訪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他總結香港應對疫情的經驗與教訓,首要是利用網絡平台「分層分流」病人,以及推廣快速抗原試劑,「當時香港長者疫苗接種率偏低則是重大遺憾,望內地政府能因應當地情況推廣快測、『分層分流』以及加快接種疫苗。」

梁子超表示,奧密克戎病毒株與早前的變異病毒株不同,其傳播速度極快,潛伏期短,短時間內病人數量就會超過當地病床數量,要把所有確診者和密切接觸者送院或隔離已行不通,只能對病人作出「分層分流」,風險最高的病人入住醫院,其次的病人進入社區治療設施等,低風險人士則家居隔離。

網上申報有利迅速跟進

他指,特區政府在爆發後不久即推出網上申報系統,由確診者自行填報個人信息、是否出現嚴重病徵、家居環境是否適宜隔離等,醫管局及其他政府部門會因應有關信息作出跟進。「如果沒有網上系統,人手打電話沒辦法處理這種信息量,分流治療最重要的是把握發病後首幾天,長者最好在3天之內使用新冠口服藥,這些都需要讓當地醫療系統盡快知道。」

推廣快測 成本效益勝核檢

推廣快測抗原測試亦是基於大量市民染疫的考慮。梁子超解釋,雖然快測的準確度不及核酸高,而且通常需要病人有一定症狀後才能驗出陽性,但快測成本效益仍比核酸高,「一般而言,核酸檢測都是混管檢測,處理也比較慢,假設是10混1的比例(採樣10人,用同一管試劑檢測),而社區感染比例也有10%,那麼可能每管都是陽性,這個核酸檢測的意義就不大。而且排隊做核酸,也有機會構成聚集風險。」

他建議內地保持充足的快測試劑和醫療物資,以平穩度過疫情高峰期。「香港比較好彩,只是單一城市,還有內地支援,醫療物資方面基本上一直都是足夠。」

至於香港應對疫情的不足之處,梁子超認為是早期高風險人群特別是院舍長者的疫苗接種率低,造成了大量感染死亡,是慘痛經驗。近期香港疫情進入冬季反彈,年初已爆發過一輪疫情的安老院舍,如今又陷入新一輪爆發,不少院友因免疫力衰減出現二次感染。

他呼籲有風險的長者盡快接種第四針甚至第五針,「打第四針首選是新款的二價疫苗,但無論接種哪種疫苗,都比不接種要好。」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