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這是一次醫學突破、生命奇跡,更是人性光輝。4個月大患有罕見「擴張性心肌病」的香港女童芷希危在旦夕之際,內地一對父母忍着喪子之痛,於前日捐出兒子的心臟遺愛人間。在國家衞健委、香港特區政府及兩地醫療團隊加快醫學配對和法規審批,以及快速運送下,芷希昨日凌晨終完成手術,「新心」如常跳動,運作理想。這是香港醫學史上體積最小的心臟移植手術,也是香港首宗來自內地器官的移植手術。一項手術,兩個之最,為香港近3,000名正輪候着器官移植的病人帶來新希望,適合他們的器官不再局限於750萬人的數據庫內,而是全國14億人口。 

◆ 4個月大香港女嬰芷希患有罕見「擴張性心肌病」,在生命危在旦夕之際,獲得內地亡童捐獻「愛心」,芷希「換心」成功,重獲新生。 (資料圖片)

醫管局昨日下午公布這項振奮人心的手術詳情。僅4個月大的芷希今年9月在香港兒童醫院被確診為「擴張性心肌病」,並出現急性心臟衰竭,情況危急,其母親於上月下旬曾聯同兒童醫院的醫生召開記者會「求心」,惟茫茫人海,尋找一個合適的兒童心臟是大海撈針。醫管局透過不同網絡「搵心」,並主動聯絡國家衞健委。

◆ 4個月大芷希精靈可愛。 (資料圖片)

本港歷來最小心臟移植手術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昨日解釋,本來為成年人尋找合適心臟進行移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為一名僅4個月大嬰兒尋求匹配的心臟更是難上加難,因為範圍縮得更小,要心臟大小相若,捐贈者若患血癌不適用。由於幼童出現腦幹死亡的機率偏低,750萬香港市民中難求一個合適的心臟進行移植。

前日,內地一名幼童因意外頭部受重傷宣告腦幹死亡,其父母忍痛捐出兒子小小的心臟遺愛人間,惟內地沒有匹配的受捐贈者,內地醫療團隊不忍心臟浪費,隨即聯絡香港兒童醫院。一通電話重燃所有人的希望——該心臟適合芷希。

經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在全國範圍內多輪自動匹配後,確認該心臟於內地並沒有合適的受贈者,因此應特區政府的求助,緊急啟動內地與香港的臨時醫療應急救助人體器官共享預案。經國家衞健委、國務院港澳辦、海關總署及內地相關單位大力支持配合,預案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審批。內地醫院隨即安排進行手術,取出器官緊急運送到港。

◆ 醫院管理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 (香港文匯報記者 北山彥 攝)

鄧耀鏗說:「今次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個案,我們爭分奪秒完成移植手術,不想浪費咁寶貴的器官。」內地捐贈者的父母亦非常體諒芷希父母救女心切,得知有機會幫上忙後十分配合程序,「所有程序都是完全合乎兩地就人體器官移植的監管及法規,所以整件事都是合情、合法、合理。」

香港兒童醫院行政總監李子良補充,醫護團隊前日很快就從病逝的幼童中取出心臟,經救護車送往香港消防處救護車,再將心臟送到醫院,「今次心臟移植是香港歷來最小的心臟移植手術。」

在各方努力下,心臟前日傍晚運至香港,芷希馬上進行手術,昨日凌晨終告手術成功。目前,芷希在深切治療部留醫,需要使用呼吸機及服用強心藥,進展理想。

將以同樣方式助有需要港人

李子良即場讀出了芷希父母的感謝信,「非常感恩。多謝捐贈者父母的大愛,他們體諒到有其他小朋友需要器官去延續生命,給予芷希一個重生的機會。多謝醫療團隊和政府部門的努力,令一切無縫接軌,做得很完美,是一個奇跡。多謝為芷希送上祝福的市民,相信芷希收到大家的支持,才會這麼堅強捱過複雜的手術。」

◆ 香港兒童醫院行政總監李子良。 (香港文匯報記者 北山彥 攝)

兩個生活在不同城市互不相識的家庭,因為一次器官移植產生聯繫,內地不幸死亡的幼童,其生命在芷希身上得到延續。鄧耀鏗表示,今次事件是「特事特辦」,「我們這次的任務很簡單,是幫這個4個月大的小朋友。無論內地及香港,在移植方面基本上在世界上、在世界衞生組織及世界移植學會上都獲得很大認同,我們都認為這是好事,大家都應該值得高興。」

醫管局表示,非常感謝捐贈者家屬的大愛,無私奉獻捐出離世病人的心臟延續了芷希的生命。醫管局祝願芷希早日康復,醫療團隊會盡力為芷希提供合適的治療及跟進芷希的醫療需要,又表示不排除日後會以同樣的方式協助有需要的人士。

內地移植技術精湛 心臟保存運送完好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今次芷希的手術得以順利完成,內地離世男童的心臟保存得宜起到關鍵作用。香港醫管局表示,整個過程都在符合兩地法規情況下進行,該局在進行移植前已事先審視過所有環節,發現兩地對於器官移植運送過程等標準亦相同,又形容內地器官移植技術亦非常高。

未來一個月成康復關鍵期

兒童醫院心胸外科顧問醫生任力恒表示,內地在運送心臟方面的要求與香港的做法保持一致,「內地醫護團隊在心臟摘除方面的醫療水平是很高的,在運送和包裝上均具備高水平,在為心臟保持溫度、衞生方面的準則亦非常高。」男童心臟保存理想,移植至芷希身上,就可以正常運作。

◆ 香港兒童醫院心胸外科顧問醫生任力恒。 (香港文匯報記者 北山彥 攝)

有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一般換心手術後有可能在數日或一個月內出現排斥情況,包括發燒、血壓下降及心臟衰竭等。為減少排斥反應,醫生一般會處方抗排斥藥物,減低身體免疫反應,相信芷希未來一個月是康復的關鍵期,要密切關注她有無受細菌感染的情況。

芷希換心經過

今年9月2日

芷希出現食慾不振、肚瀉、呼吸困難等問題前往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診,其間一度休克,同日轉送到香港兒童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被確診為「擴張性心肌病」,更出現急性心臟衰竭,其後通過藥物治療,情況逐步穩定並出院

9月29日

芷希病情再度轉差,再次緊急入住香港兒童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

10月14日

芷希接受了「肺動脈繃紮手術」,但一直未有好轉,急需心臟移植延續生命

11月25日

兒童醫院舉行記者會,芷希的媽媽透過傳媒「求心」,惟一直未能在本地配對合適心臟,特區政府主動聯絡國家衞健委

◆ 11月26日,香港文匯報報道小芷希急求心臟捐贈,延續生命。

12月16日

內地一名幼童頭部嚴重受傷而腦幹死亡,內地沒有其他病人適合移植該心臟,內地醫療團隊立即聯繫香港兒童醫院,評估後發現適合芷希,遂將心臟運至香港

12月16日傍晚

內地幼童的心臟運至香港,隨即展開心臟移植手術

12月17日凌晨

芷希的心臟移植手術順利完成

資料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

港人如何參與 內地器官移植

受捐者

◆在「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PO)」登記身份信息(例如回鄉證等)及醫學相關信息

◆OPO上傳患者信息至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COTRS)

◆系統上傳成功後進入輪候移植手術

◆COTRS系統通過以細則來記分的方式,按分值高低(病情愈嚴重,分數愈高)進行排位及自動匹配

捐出者

◆關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等掛鈎醫院的微信服務號或公號

◆點擊 「個人中心」─「器官捐獻」

◆進入「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台,填寫相關信息並提交

◆資料來源:中國人體器官獲取組織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