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 雲

作家少年時代的作文,對一生的書寫是難忘的開端。那些作文,是作家們記得住的。少年是站在世界一側的觀察者,作家文字的列車從作文那一站開始出發。作文表達,距離文學僅一紙之隔。源自少年作文的記憶,具有作家終生品質的生存意味。作家作文裏的少年生活饒有趣味,並富有人生指向。因為這些作文牽動他們童年或少年的情感,這是記號、刻度和標誌性事件。許多作家書寫的作文故事真切動人,重溫中彷彿返回了一次生命。

1909年,13歲的茅盾在浙江烏鎮高等小學讀書,當時的作文要寫史論或策論,而此時的茅盾對這些已有獨到見解,其天賦和才氣在作文中已呈現。老師對茅盾作文做出了的精彩點評。對茅盾作文《宋太祖杯酒釋兵權論》,老師的評語是:「好筆力,好見地,讀史有眼,立論有識,小子可造。」對茅盾作文《秦始皇、漢高祖、隋文帝論》,老師的評語是:「目光如炬,筆銳似劍,洋洋千言,宛若水銀瀉地。」

小時候,老舍在北京一所小學上學。他學習用功,人又聰慧,每次寫作文都是第一個完成,而且非常出色。一年早春,東風勁吹,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國文老師孫煥文看準時機,出了《說紙鳶》的作文題目,讓學生當天完成。老舍文思敏捷,不一會兒就寫好了。可他的好朋友高煜年皺着眉頭無從下筆,老舍對他說:「我給你起個頭吧。」高煜年在老舍的幫助下,很快就把作文寫好了。

幾天後,孫煥文老師在班上稱讚高煜年,還拿起他的作文本讀起來:「紙鳶之為物,起風而畏雨,以紙為衣,以竹為骨,以線索之,飄蕩空中……」老舍聽到這裏,不由得偷笑起來。孫老師問老舍為什麼笑,老舍被老師這一問,不敢隱瞞,趕緊承認了錯誤。老師批評老舍不該弄虛作假,替人捉筆。從那兒以後,老舍再也沒有做過這種事,成了一名正直、坦誠的作家。

著名作家王蒙,對小說語言的運用爐火純青,最早源自對作文詞語的無限興趣。他在北京上小學二年級時,讀到《小學模範作文選》的一篇作文《月夜》,作文的第一句話「皎潔的月兒升起在東方」,這句話讓王蒙如獲至寶。在王蒙童年的認知中,月亮的光與太陽不同,有點兒白,有點兒清,但說不盡、道不明。看到作文選裏的「皎潔」二字,查完字典,突然豁然開朗。如果沒有這兩個字,王蒙總感覺月亮難於形容。

1962年,16歲的余秋雨在上海中學生作文比賽中榮獲一等獎。消息傳來,余秋雨名聲大振,許多老師慕名來聽課,都想見識一下余秋雨和他的老師。可是,上課那天,他的老師講的內容非常艱深,不停地向余秋雨提出問題,有些問題余秋雨根本就回答不上來,結果場面很尷尬。余秋雨心裏直抱怨:怎麼事先不打招呼呢?老師課下解釋說,把你真實的另一面亮出來,是告訴你學無止境,切莫驕傲。後來,余秋雨能寫出厚重的《文化苦旅》、《中國文脈》,與老師的良苦用心有關。

上小學時,畢淑敏作文很好,老師常在課堂上讀,一些同學很嫉妒。有一次,畢淑敏對老師說:「我有一個小小的請求……你唸我的作文時,是不是可以不唸我的名字。我覺得不唸名字,讓大家討論時會有不同意見。」老師同意了。果然,同學們的發言比平日熱烈得多。下課後,有同學問這作文是不是畢淑敏寫的,畢淑敏笑着說:「我看像是你寫的。」這些經歷,與她成年後閱讀心理學書籍、通過作品為不同人群開心靈處方有着天然的聯繫。作家遲子建剛上高一那年,學校組織了作文競賽,題目是「秋風與黃葉」。其他同學都已刷刷有聲地下筆,她卻不急不躁,思索這篇作文該怎樣寫。她想,如果寫秋風席捲大地、落葉飄飛的景色並不難,同時還可賦予落葉象徵意義:它曾充沛地活過,這種凋零是壯麗的。可她猜想很多同學都會這樣立意,所以她決定另闢蹊徑。

很快,遲子建靈機一動,她想把歷史比作黃葉,把歷史上一次一次的農民起義比作秋風,這個創意不錯。歷史的黃葉之所以如此耀眼,不就在於這些農民起義之風的吹拂嗎?靈感如天梯一樣垂下,她的筆開始在白紙上飛快地游動,獨特視角使她在寫作時洋溢着充沛的激情。這篇作文因活潑新穎的構思獲得一等獎,並被張貼在學校宣傳欄裏,很多同學都圍上去看。大家都議論着:「原來這個題目可以這麼寫呀!」

雲南作家段國雲,對小學四年級的一場大雪記憶猶新。那天早上起來,他面對彌天大雪打着寒顫:「爹,雪這麼大,路都被封了,學校怕不會上課了,我不去行嗎?」「不行,別說下雪,就是下刀子,你都必須去上學。等一下,爹背你去。」說着,父親找了一些棕把腳裹住,戴上斗笠,背上段國雲,毅然向學校走去。

門外,是耀眼的白。雪還在下,路上的雪很厚,父親拄着棍子,用棍子做支點,把陷入雪裏的腳拔出來邁出一步,再把另一隻拔出來,再邁出一步,每一步都那麼吃力。好幾次只拔出腳來,鞋子卻被雪埋住,再彎腰去雪裏找鞋。即使這樣,父親還是把他背在肩上,一隻手兜着他的屁股,一隻手費力地把鞋子提出來穿好,繼續向前挪動。父親的斗笠後堆滿了雪,雪撐不住落到脊背上,又被汗水融成液體。段國雲哭喊道:「爹,把我放下來吧,我能走!」父親停在路邊的大石旁,讓兒子站在上面,自己坐石頭上喘氣,然後繼續背兒子向學校走去。就這樣走走停停,不足1公里的路程父親用了40多分鐘,終於把他背到學校。

校園裏白茫茫一片,見不到一個人影。在校長兼班主任劉老師的宿舍前,父親怯怯地說:「劉校長,我把娃送來上學了。」劉校長開門出來,看到兩個雪人,不由一臉驚訝,連忙把他們讓進屋裏避寒。父親問:「劉校長,其他娃呢?」劉校長說:「這麼大的雪,怎麼能來嘛?」「怎麼不能來呢,我們不就來了?」劉校長盯着段國雲溫習了昨天的課程,又布置了作業,父親才滿意地背起兒子回家……

後來,區上組織作文競賽,題目是《大雪》。參賽同學幾乎都是寫自己玩雪的經歷,而段國雲卻把父親背自己上學的經過和感觸寫下來,並換了題目:《那場下在心裏的雪》。那次作文競賽,他出人意料地得了全區作文競賽一等獎。身為四年級的學生,這次經歷讓段國雲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第二年9月,他被破格錄取到中學寄宿班讀書。因為那場雪,已下在段國雲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