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香港電費、煤氣等各項公共事業逆市下陸續大幅加價,但有關公司被質疑「肥上瘦下」的情況嚴重。一項由工會主導的調查發現,港燈、中電、煤氣及電盈4間公共事業,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向股東派發的股息沒有減少,甚至有所增加,但對股東慷慨的同時,辛勞付出的僱員工作量不但加重,待遇亦未見明顯改善。調查發現,該4間企業僅38%受訪員工今年獲加薪1%至3%,跑輸通脹,更有職員20年以來一直「凍薪」,用20年前的薪酬應對今時今日的通脹十分吃力。逾半數受訪員工期望明年獲加薪5%以上。工會建議公共事業下年度向員工加薪不少於6.5%,並期望特區政府監督公共企業在加價後,保障員工合理權益,讓僱員也能分享經濟成果。

香港公共事業工會聯合會調查顯示,38%受訪員工在今年只得1%至3%的加幅。(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弦 攝)

62%員工疫情下工作量上升

工聯會旗下的香港公共事業工會聯合會,於上月1日起訪問港燈、煤氣、中電、電盈四間公共事業約1,710名員工對薪酬的期望。昨日公布的調查結果發現,有62%員工在疫情下工作量上升,但整體有38%受訪員工今年只得1%至3%的加薪幅度,而30%員工對明年加薪抱有「高至十分高」的期望,過半數受訪者期望明年有5%以上的加薪幅度。

調查又顯示,72%受訪員工認為所屬企業薪酬機制不合理,表示對企業歸屬感「低至十分低」的佔49%。其中,電訊盈科有91%受訪員工表示對公司沒有歸屬感,而23%員工更稱過往一直「凍薪」,兩組數據均冠絕4間企業。

電訊盈科職工總會主席林樹煥表示,超過一半以上的電盈員工多年來承受「凍薪」的痛苦,資深的「老手」僱員嚴重流失。公司裏的一班「老員工」,包括他本人在過去20年均無加過「人工」,「拿着20年前的人工水平過20年後的生活,物價又不斷上漲,根本好難生活,唔夠食。這班老員工惟有無奈轉行或者做兼職賺錢,以補貼家用。」

工會批過分追求股東利益

香港公共事業工會聯合會主席施生弟表示,疫情下,市民對電力、煤氣、電訊服務的需求不減反增,但該4間企業分別錄得業務及收入增長後,就慷慨地向股東派息,而派息比率往往更比加薪高,忽略了前線員工對公司的貢獻,導致人才流失。

他指出,所有公共事業的工友在疫情下均工作量大增,但員工的收入並沒有大幅增長,生活質素明顯下降,「即使少數員工去年有4%至5%的加薪幅度,但扣除期間的物價上漲,實際可支配的人工是減少,整體生活水準下降。」

施生弟質疑,上市的公共事業過分追求股東利益,對創造價值的勞動者利益長期忽視,導致愈來愈多的從業員對前景失去信心,為公共事務人力資源帶來不穩定因素。

公共事業在有盈利時除了向股東派息,更應該以合理加薪回報員工的付出,他建議公共事業下年度為員工加薪不少於6.5%,以及根據公司業績派發獎金,並希望在公共企業加價後,政府應監督該企業必須保障旗下員工的合理權益。

香港文匯報昨日就工會的調查結果向相關企業查詢。煤氣公司回覆表示,該公司通常每年7月會進行薪酬調整,今年亦曾因應員工表現及不同工種作出加薪,個別市場競爭較大的工種加幅達4.5%,公司一直就薪酬事宜與工會保持溝通。至於下年度是否會統一加薪6.5%,發言人指須視乎不同因素,包括香港經濟、市場表現等。

中電發言人表示,該機構每年按既定機制調整員工的薪酬,檢討時會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市場整體趨勢、社會經濟數據及公司整體營運表現等,以釐定合理並具巿場競爭力的調整幅度,以吸引及挽留人才。

港燈發言人表示,一向實行「按績論酬」的薪酬政策,每年年底會根據僱員的工作能力及對公司的貢獻,進行績效評核,同時亦會考慮公司營運表現及經濟環境,並以此等因素作為釐定僱員調薪的標準。今年調薪結果將會在年底向僱員發布,目前未有任何具體資料可以提供。

新人工資勝舊人 難挽留熟手員工

(記者 張弦)公共事業的員工盡職為市民提供服務,但工會表示僱主僵化或不透明的薪酬機制,令員工愈發不滿,部分企業更出現新入職僱員的薪酬與資深僱員相若,或新人工資比舊人高的現象,使資深僱員有感不受尊重,萌生離職念頭,長遠而言將不利於公共服務的穩定性。香港公共事業工會聯合會要求公共企業全面優化薪酬機制,調高員工待遇,以挽留及吸引人才。

電訊盈科職工總會主席林樹煥表示,2020年底公司人手約為13,969人,而去年底人手減少約8.5%至12,772人,其中有不少富經驗的資深員工流失。公司為了「搶人」填補空缺,對新人「闊佬」,但另邊廂卻有不少現職僱員因為長年「凍薪」,人工與新人相若,甚至更低,「公司內只有初級入職的新同事入職頭一兩年曾加薪……做得比較長的員工一直無人工加,薪酬比初入職的同事還要低。」

逾九成受訪電盈員工缺歸屬感

最令資深員工氣餒的是,他們因為有經驗,要負責一些難度高的工作,而疫情下工作愈來愈辛苦,勞動力卻未能反映在薪酬上,故逾九成受訪電盈員工表示對公司沒有歸屬感,林樹煥擔心員工士氣低落,或影響對市民的服務,「若有那麼多員工不滿,甚至想轉工轉行,失去那麼多熟手員工,公司運作能否維持、能否維持公共事業的穩定和服務質素?不得而知,公司應該思考如何挽留員工。」

他指出,電盈與其他幾間公共企業不同,從沒明確公布員工薪酬架構,加薪機制並不透明,「沒有像其他公司一樣向員工或外界透露是凍薪還是加薪等等。」

4間公共企業忽略員工長年累月的貢獻,舊人與新人工資相若,甚至舊人比新人更低薪,令舊人感覺不受僱主尊重,久而久之唯有選擇離職,使企業痛失寶貴的人力資源,造成青黃不接,難以確保服務的質素。香港公共事業工會聯合會主席施生弟指出,該4間企業的員工數量「僅僅」滿足到工作所需,消磨員工的工作歸屬感、熟練性等等,長此下去的結果是市民「受損」。

「如果公共企業沒有善待自己的員工,到最後將是公司、員工及市民一起承受苦果。」施生弟促請各公共企業全面優化薪酬機制,調高員工待遇,以挽留及吸引人才。

公院前線支援人手流失嚴重

另外,有公立醫院醫生昨日向香港文匯報透露,公立醫院同樣出現因為薪酬待遇不合理,人手流失嚴重的情況,特別是前線支援崗位,疫下工作量增大,待遇卻無明顯改善。該名醫生認為,醫管局雖然對部分職系增加了晉升階梯以挽留人才,例如加設資深護師職級,但僅有少數護士得以晉升,留在原地的人員仍然士氣低落,護士助理在現有政策下並沒有受惠。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