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昨日通過「推動跨境醫療合作」無約束力議案,建議擴大長者醫療券在內地的適用範圍,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回應表示,未來的探索不但「做闊」,還可「做深」,涵蓋更多適合的醫療機構和更多醫療服務。推動灣區跨境醫療合作,不僅可照顧在內地生活港人的就醫需要,提升內地醫療服務水平,亦可緩解本港公營醫療系統壓力。特區政府應總結跨境醫療合作的經驗,務實擴大長者醫療券在灣區內地城市的使用範圍,推動灣區醫療保險互通互用,更便利港人內地就醫。

國家大力支持港人到內地求學創業就業生活,接連出台便利港人在內地生活的政策,積極推動大灣區跨境醫療合作,如出台「港澳藥械通」政策,目前試點醫院已從港大深圳醫院擴至廣州、珠海、中山等地的醫療機構,為港人在內地就醫帶來極大便利。特區政府也積極探索本港醫療服務的可攜性 ,如在港大深圳醫院試點使用長者醫療券。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超過1.1萬名長者使用、涉及資金逾3,800萬港元;疫情期間,特區政府資助已預約醫管局門診覆診但未能回港覆診病人,在港大深圳醫院接受服務,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約4.7萬人次接受服務。事實反映,醫療資源跨境使用,令港人受益。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穩步推進,越來越多港人前往灣區內地城市生活,對特區政府加快推動跨境醫療合作、便利港人內地就醫提出新要求。多位立法會議員及多個政黨組織,就如何擴大已有跨境醫療合作的試點範圍、增加服務內容建言獻策,一是推進大灣區醫療互通互用,包括將本港長者醫療券在內地使用的範圍,從港大深圳醫院擴大至灣區內地多個城市的主要醫院,並從可支付門診費用,擴充至急症檢查、住院及手術等;推動大灣區病患者的病理報告與醫療檢測報告互認互通,逐步擴大「港澳藥械通」的適用範圍;推動大灣區醫療保險互通互用;二是將疫情期間便利港人內地覆診的「特別支援計劃」恒常化,服務範圍可擴展至專科手術,並將計劃逐步擴大至灣區內地9市的三甲醫院。這些建言反映在內地生活港人對跨境醫療服務的迫切需求,值得特區政府認真研究、設法落實。

應該看到,本港與內地的醫療體制有較大差異,本港醫療福利亦牽涉公帑用得其所的問題,進一步擴大本港醫療資源在內地使用,推動跨境醫療合作,面對不少挑戰,但亦是灣區制度創新、造福民眾的突破點。新一屆特區政府強調目標為本,施政急民所急、解民所困,應加強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溝通協調,成熟一項推出一項,讓在灣區內地城市生活的港人享受更多跨境醫療合作成果,促進香港更好參與灣區的建設、融入到國家發展大局中。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