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出多項措施吸納外來人才,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圖為香港維多利亞港(資料圖)

(大公報記者 蘇薇)特區政府積極「搶人才」。施政報告提出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將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長至兩年,以吸引人才留港發展。從內地來港讀大學的甘同學直言,新政策十分好,讓他可安心到外面攻讀研究生後再回港發展。他還希望申請居留權的條件也可相應放寬,符合一定人才條件者,獲取居留權的時限可減至五年。

有立法會議員指出,現時獲取香港居留權須住滿七年,時間上偏長,不利與周邊地區搶人才,建議可有針對性推出優化政策。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表示,過去兩年,本地勞動人口流失約14萬人,政府除積極培養和留住本地人才外,會更進取吸納外來人才。政府除了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等招攬人才措施,還放寬了「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將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長至兩年。

港漂:放寬留港 升學就業添彈性

甘同學現於香港都會大學就讀四年級,他對大公報記者表示,曾經為攻讀研究生擇校問題陷於兩難,「一方面,不希望中斷在香港的居留時期;另一方面,香港的大學選擇有限,自己亦希望能去外地讀書,開拓視野」。他打算申請的英國研究生學制為15個月,按照之前的政策,非本地畢業生逗留期限僅得一年,時間上不容許。新政策推出,甘同學坦言放下心頭大石,「逗留期限延長至兩年,對我的幫助很大,可以有更多選擇,讓我可出外讀完研究生,之後仍然能回港,有充分時間安排後續的學習和工作計劃」。

新政策為甘同學帶來機遇,也有挑戰。「香港是一個充滿希望和生機的城市,具有吸引力,此次招攬人才計劃,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等,多重放寬和優化了現有的人才輸入計劃,同時亦會帶來更激烈的競爭」,甘同學說。

甘同學還希望特區政府可放寬獲取居留權的時限,「如果能不用居滿七年,會吸引更多特定專才留港」。他建議,可以設置統一的考核或評判標準,通過對申請人的工作、工資、稅費、社會價值等進行全方位評估,符合條件者可獲相應程度的減免,例如減免至五年就可獲取居留權。

議員:招大企業落戶 創造機會

立法會議員梁子穎亦表示,香港須居滿七年才能獲得居留權,比周邊地區和國家長,對「搶人才」造成一定阻力。他認為,着眼點應在能否為專才提供好的就業前景和發展機會、列入的行業能否更多元化、人才是否具有獨特性,以及能否發展所長等,若配套設施完善,香港就更具吸引力「留人才」、「搶人才」。

他續說,本港幾間大學躋身於世界百強行列,具有極高的價值和競爭力,吸引了很多外來生,但要長久留住這些非本地畢業生,則需要有後續就業政策配合。他建議政府應積極吸引更多大型企業落戶,從而為各類人才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

梁子穎表示,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會,雖然近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就業前景稍欠理想,但香港是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將迎來遠超過去五年、更好的發展機會。他建議非本地畢業的人才應向長遠看,留港發展,尋找機遇。

須跟程序|更改永久居民條件年限 涉及修改基本法條文

居港滿七年,成為香港永久居民條件後,可獲得更多的權利,包括投考公務員、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及參選權,以及申請香港特區護照等,如果更改永久居民條件年限,牽涉修改基本法多項條文,相關內容並要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議程,獲得通過才能夠生效。

香港應借鑒周邊國家吸引非本地畢業生的政策和經驗,吸引人才留港定居。

投考警察不需居港七年

執業大律師、立法會議員容海恩指出,基本法第26條「永久性居民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換言之居港未滿七年,不能參選區議會和立法會議員,也沒有相關選舉權利;此外,根據基本法第99條,在1997年7月1日或以後受聘的公務員,必須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不過相關條款仍然可以透過行政手法修改,警務處今年4月1日起調整警員、見習督察及輔警警員遴選要求,取消需在港居留滿七年的條件。

至於其他福利方面,申請社署綜援,就算不是住滿七年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只要符合資格,也有權申請綜援金;申請公屋必須在港居住滿七年、並仍在香港居住,但相關只是根據房委會的「公屋申請制度」,並不涉及更改基本法。

容海恩提到,申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必須「持有有效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牽涉基本法第154條,換言之如果更改永久居民條件年限要求,牽涉修改多條基本法條文。流程上,須經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三分之二多數、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和行政長官同意後,交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團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修改議案在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議程前,先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研究,並提出意見。

他山之石|學者倡借鑒外地 開放陪讀簽證

香港教育大學國際教育學系高級講師、教聯副主席胡少偉博士認為,政府制定「搶人才」、「留人才」措施時,可借鑒周邊國家吸引非本地畢業生的政策和經驗。他指出,簽證措施方面可再完善,「如新加坡、澳洲等地均開放了父母、配偶的陪讀簽證,讓留學生的家人一同前往,照顧其生活起居或陪伴孩子成長,有利於吸引人才留港定居。

企業求才若渴,積極參與就業展覽招攬人才。

「搶人才」從中小學做起

胡博士續說,近年內地和各國的低齡留學生比率大升,但是香港對於非本地中小學生的插班、就讀政策不明晰,大部分本港中小學均不接受非本地留學生。他強調,香港出生率不斷下降,適齡勞動人口短缺情況會加劇,因此政府除了吸引高端人才,還應盡快推出優化措施,「搶」非本地的中小學生,培育未來人才,保障本港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他建議政府拓寬自資院校、職專學校等面向香港境外的招生和宣傳。他表示,許多自資院校、職專院校均開設了含金量高、具實用性的課程,如護理、維修、建築等,培養專才,而香港多個行業都面臨人力短缺,吸引不同層級的專才也刻不容緩。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