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生產線落戶香港的喜訊受到高度關注。香港擁有零關稅自由港、資訊數據流動自由、知識產權法律保障健全、可吸納全球頂級人才等優勢,顯示香港製造商用衛星、發展高科技產業競爭力強勁,特區政府要主動引領、促成本港商用衛星產業發展,積極開拓商用衛星國際市場,把握龐大新商機。

製造衛星屬於高尖精的製造業,在普通人印象中,香港似乎並不具備發展有關產業的足夠條件,而在粵港澳大灣區中不乏擁有強大生產力的內地城市,但衛星生產線最終落戶香港,專家指出香港擁有不少優勢,即使相對於全球的衛星產業來說,香港競爭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首先,香港有零關稅自由港、實施普通法制度、知識產權保護完備、數據流動自由等優勢。商用衛星產業涉及眾多零部件,需要來自全球各地的供應商提供,而香港作為自由港,進出香港的貨品無須繳付關稅,還有高效、簡便的海關服務,和完善的保護知識產權法規;衛星產業涉及大量數據跨境流通,而香港數據對外開放程度高,可保證數據在合規的情況下自由流通,從而在滿足各國數據出境監管要求的基礎上,提供最優化的數據分發和共享服務;香港完善的國際通訊基礎設施,如國際互聯網主幹電纜接入點等,也為通訊和數據傳輸提供了保障。

其次,香港品質監控及現代物流也領先全球。通常衛星需要過萬組件,而各組件分別來自全球不同地方,利用香港物流基建完善、機場航運網絡發達的優勢,方便不同地方的組件運送到香港組裝,加上香港的品質監控國際知名,科技人才充足,可在組裝及製造後在全世界應用。在香港製造的衛星不僅品質有保障,且成本效益亦高。

第三,本港有多所位列全球百名以內大學,有不少跟衛星製造相關連的專業,例如航天系統或航天材料、太空科學、地理科學等,都與衛星設計、製造、應用十分緊密,既有利於吸引國際人才,亦為衛星製造行業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本地人才。

當前衛星廣泛運用於通訊、導航、遙感等各方面,衛星行業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擁有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衛星產業收入規模為2,794億美元,全球航太產業收入規模為3,864億美元。香港中西交匯,與國際接軌,匯聚全球科技與資源,在發展商業衛星上下游產業鏈優勢明顯,可以更低成本、更高效進入國際市場。香港應充分發揮優勢,推動衛星產業商業化、國際化,打造香港版的「星鏈計劃」Starlink、SpaceX,加快香港產業結構升級飛躍。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