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銅塑像《孔子》正式落戶巴西庫里蒂巴市的「中國廣場」;2020年,雕塑《超越時空的對話——達·芬奇與齊白石》在意大利達·芬奇博物館揭幕;2021年,雕塑《神遇——孔子與蘇格拉底的對話》矗立於希臘雅典的古市集遺址;2022年,《鑒真像》在日本東京上野公園「不忍池」湖畔落成……

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在近30年間創作了600餘尊雕像。在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希臘、丹麥、比利時、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人們都可欣賞到他的藝術作品。那麼,他是如何將雕塑藝術與中華美學精神融會貫通,並向世界展示中華文明之美呢?

1962年,吳為山出生於江蘇省東台縣一個書香門第。家族的熏陶令他自小對藝術就有着超群的感悟力。五六歲時,吳為山就喜歡上了陶瓷器皿上的畫作以及家中所藏古書中的插圖。在無錫工藝美校學習期間,不滿二十歲的吳為山第一次見到了維納斯、伏爾泰、米開朗基羅等名人的雕像,精細逼真的雕刻技術讓他大開眼界。1983年,吳為山同時被兩所大學錄取;懷揣多年理想,他最終選擇了去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的吳為山多次在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做訪問學者。在海外交流期間,他一直秉持着傳播中華文化的使命。

青年時期的吳為山(右一)在國外訪學。

改革開放初期,西方對中國的了解很不全面。吳為山回憶,在國外古玩店里看到的關於中國人的雕像作品中,大多還停留在晚清或民初時期的官員、百姓形象,這令他非常震驚。於是他暗暗發誓,要讓西方對中國有客觀、真實的了解。1996至1998年間,吳為山在荷蘭歐洲陶藝中心及美國華盛頓大學美術學院做訪問學者。在與眾多外國藝術家接觸的過程中,吳為山的藝術視野得到了極大豐富;但同時他也認識到,自己的雕塑作品要扎根在中國的文化土壤里,於是他回到了祖國。

吳為山為已故著名畫家潘天壽創作雕塑作品。

為了突破雕塑藝術創作中寫實主義和西方當代主義的框架與束縛,吳為山立足中國傳統文化,並積極向世界優秀文化學習。他將中國書法中的寫意精神、印象派油畫的顫動光色和中國民間泥塑的淳朴表現結合寫實主義,融會貫通,逐漸使中國雕塑擁有了自己的表達體系。在展現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之餘,吳為山的雕塑作品也更深層次地將中國哲學與文學內容表達了出來。

吳為山代表作《神遇——孔子與蘇格拉底的對話》

多年來,吳為山始終懷有強烈的文化使命感。他說,希望通過雕塑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文化名人造像,把他們的形象融入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例如,曾獲法國巴黎盧浮宮「國際美術展」雕塑類唯一金獎的作品《天人合一——老子》,就是以「虛空」哲學為創意,造型磅礴、氣韻高古,內中刻有道德經,表現了虛懷若谷、滿腹經綸的先哲形象,以及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

另一件被人們熟知的雕塑作品是創作於2012年的《問道》。取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所記載「孔子問道於老子」的典故,這組雕像生動地表現了兩位文化先賢會面的歷史瞬間。據吳為山介紹,創作這組作品的時候恰逢他計劃在聯合國總部舉辦個展。「我想要體現中國人的一種問道和謙虛好學,要向世界問道。我認為他們(老子和孔子)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兩個擎天柱。在老子的造型中,鬍鬚一直到底,這些線條充分體現了他的上善若水、一種自在感;而孔子強調的是人與社會的和諧,特別是強調社會倫理,所以他的形體是比較方正的,」吳為山說。

吳為山代表作《問道》

《問道》中的孔子像高約3米,氣息高古,展現出儒家仁愛為本的道德追求;老子像高2.8米,飄逸悠遊,體現了道家道法自然的精神內核。2017年,該作品落戶於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象徵着中白兩國相互問道、相互學習的意義與願景,也是兩國建交以來在文化交流與合作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

在吳為山的作品中,表現偉人「對話」的又一力作則是被業內津津樂道的《超越時空的對話——達·芬奇與齊白石》。2020年初,這兩尊展現中西文化巨匠的雕塑在意大利達·芬奇博物館揭幕。其中,達·芬奇塑像高2.25米,齊白石塑像高2.1米,加拐杖總高3.5米。創作靈感來自十多年前吳為山在威尼斯旅遊時,幻想超越時空的東西方文化代表,在人類文明長河中共同泛舟的意象。這位雕塑家表示,該作品融合了來自西方文藝復興的寫實傳統與東方文化的寫意精神,向世界表明東西方的文明對話「因為心靈相通,所以永恆」之意。

吳為山代表作《超越時空的對話——達·芬奇與齊白石》

(來源:CGTN)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