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白天施肥、半夜偷菜……曾幾何時,一款名為「開心農場」的網頁遊戲風靡大江南北,玩家們在虛擬世界裏種菜收菜,體驗農耕樂趣。如今,在物聯網、區塊鏈、北斗授時定位、人工智能、數字孿生以及AI農機等一系列數字技術的加持下,烏鎮鳳岐茶社譚家灣雲上農業試驗場推出了元宇宙版的「開心農場」,消費者認養成功後,即可在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同時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土地,手機點點「雲」種菜,還能最終收穫自己的勞動成果。
「元宇宙版的『開心農場』背後,是一系列底層技術的支撐,包括數字孿生、物聯網、區塊鏈、邊緣計算、北斗授時定位等數字技術,以及架構於SAOS操作系統上無人農機的使用。」鳳岐茶社副總裁、譚家灣雲上農業試驗場負責人董明睿解釋道,以最簡單的澆水工作為例,既需要在土壤中埋入傳感器,又要利用空中軌道機器人探測感知周圍環境的溫度及濕度,雲上農業大腦根據這些感知的數據計算出蒸發量,才能決定是否需要灌溉以及灌溉的強度是多少。這樣才能使農作物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既不會旱死也不會澇死。」
事實上,數字孿生在農業方面的作用遠不止打造一座「開心農場」。「通過構建元宇宙平台,園區內所有的傳感器數據就能即時同步,並利用這些獲取的數據在元宇宙空間裏創建一個農場的孿生體。這個孿生體裏的所有數據都和物理世界的作物及環境數據均一一對應,這樣專家通過訪問元宇宙系統就能實現農場的遠程指導,甚至園區的遠程托管。」董明睿強調說,不僅如此,數字孿生技術還能突破網絡的延時性問題,哪怕是偏遠山區也可實現同步映射。「前段時間我們與塔吉克斯坦的專家做了實驗,在沒有5G網絡的情況下,對方依然能遠程操控烏鎮的機器人實現行進與避障。」
「你要讓農民一下子懂得許多高科技的知識是很難的,但你要讓城裏的專家每天到田間地頭去指導農耕,也不太現實。」在董明睿看來,數字孿生農場正是為這類矛盾提供了解決方案。「通過大數據建模,在元宇宙上構建與現實世界的農場具有強影射關係的農場孿生體,並在人工智能系統的輔助下,專家坐在辦公室裏就能實現『雲巡田』,一旦發現問題還可以通過多光譜以及諸多傳感器的數據來鑒別問題,並即時提供解決方案,甚至能『雲操控』無人農機,真正為農民提供科學、即時的技術保障。」
記者、拍攝:俞晝
剪輯:鋭雯
(大公文匯全媒體供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