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岩
2012年11月15日,新當選的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會堂同中外記者見面。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同樣的地點,2022年10月23日,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再次當選的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示,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與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為現實。
在歷史的關口回望,過去十年,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帶領人民邁入國家發展的新時代。
堅持人民至上創造歷史偉業
大國之大,千頭萬緒,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早在三千年前,中國人就懂得「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的道理。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體現着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
十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實際行動踐行承諾,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中國經濟總量突破百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萬美元;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近八成。持續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和醫療衞生體系,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0.4億人。
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十年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之一。香港無綫電視主持人陳貝兒製作《無窮之路》時曾到訪四川涼山「懸崖村」,感嘆是精準扶貧讓村民告別了爬藤梯過溜索的日子,通過鋼梯走向外面的世界,翻越貧困大山,徹底改變了命運。
讓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國際社會對此高度評價,充分肯定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是正確的,中國完成了許多對其他國家來說難以完成的任務,為各國樹立了榜樣。
緊緊依靠人民實現偉大復興

10月16日-22日,萬眾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作報告,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為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五個重大原則」之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任務的方方面面: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在科教興國方面,提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方面,提出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方面,提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報告更闢有專章「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從完善分配制度、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四個具體方向提出明確目標,強調要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着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上下同欲者勝,人民是真正的英雄。14億多中國人民匯聚的磅礴力量是不可戰勝的,只要始終依靠人民,把人民群眾中蘊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發出來,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就擁有了最堅實的依託、最強大的底氣。
凝聚民心民智共創香港新篇章
增進香港同胞福祉,是中央政府的期盼與要求,也是特區政府的工作方向。近期,特區政府和各界學習宣傳二十大精神氣氛正濃。二十大報告明確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為香港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
行政長官李家超曾講「政府要做到有效施政,最重要的不單是做自己以為對的事,而是做老百姓最希望政府做的事」。不久前他發表首份施政報告,響應二十大精神,落實中央提出的「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列出一系列具體民生問題的解決方案,如推出全新「簡約公屋」,為公屋輪候時間「封頂」;為施政項目制定110項KPI指標;強化教育,推動基層醫療,強化扶老助弱,營造宜居宜游環境,撐企業、紓民困等等。李家超說,施政報告是「貼地」了解大家想法、集思廣益而成,屬於每一位市民。也正因為如此,這份報告,創下了2017年來民眾滿意度新高。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在中央堅定支持下,特區政府也一定能團結帶領香港同胞奮進新征程,在將自己的生活建設得更加富足、充實、幸福的同時,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