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當年慘劇教訓,昨日警方一早就做好人潮管制的準備措施。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友光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萬聖節來臨之際狂歡,韓國首爾梨泰院前日發生釀成至少153人死亡的人踩人慘劇。身為香港人,不禁勾起29年前元旦日凌晨在中環蘭桂坊發生的同類慘劇傷痛記憶,當日現場堆起5層「人牆」,造成21人死亡及63人受傷,全城哀慟。防範永遠勝於治療,據事後成立的獨立調查委員會報告,揭示多個釀成慘劇的原因及隱患,包括現場有斜路及濕滑、警方未實施人潮管制、大量擠壓的人群因前方有人跌倒致造成骨牌效應等。之後香港作出三大改變,警方接納報告建議,對所有大型活動均實施人群控制,至今未再發生同類嚴重事故。

蘭桂坊踩踏事件後,香港認真汲取教訓,作出了三大改變,收到成效:

其一,是緊急應變系統。在這個系統下,一旦香港發生重大事故,特區政府會按照情況嚴重等級的不同,啟動不同部門的聯合應變行動。除醫院外,警察、消防、飛行服務隊也會共同參與。蘭桂坊事件後,香港在救助的過程中,還採用了四色分級制度,即按人員受傷程度以「黑、紅、黃、綠」作區分,提高救助效率。另外,香港在後續的大型活動中不但加強了巡邏和管制,還會設置路障來限制人潮,比如現在的蘭桂坊就會在人潮過多的時候封鎖區域,直至人潮壓力緩解後才會繼續放行。

警方現場觀察評估 採必要應對措施

一般來說,在處理每個公眾活動時,警方首先會作出全面的風險評估,從而制定整體策略,包括人員及設備的調配以及應變方案。警方會考慮主辦者提供的活動人數和資料、以往處理同類或同樣規模活動的經驗和其他風險因素等,評估活動期間所需要的人群管理措施、道路交通安排、人員的調配及分工。為了制定適當的人群管理措施,警方會作出特別人潮管制,以及安排參加活動的人士經不同路線進入會場或前往遊行起點等,並與運輸署等有關部門,協調交通和公共運輸服務,包括改道及管制時間等。

此外,警方在場的指揮官及其他人員也會時刻觀察及評估現場情況,保持警惕,按實際環境,採取必要應對措施。

其二,是香港在蘭桂坊悲劇後設立了首條災後心理輔導熱線,由臨床心理學家接聽。如今,香港的心理輔導熱線和平台已經數不勝數,從特區政府社會福利署提供的24小時情緒支援熱線,到非營利專業組織推出的心理輔導熱線,再到高校推出的類似心理輔導平台,不僅選擇更多、輔導方式更多,服務的人群更加精準。

其三,香港不僅會對本地發生的事故啟用相應救援機制,目前身在香港以外的香港居民如果遇到困難,也有求助途徑。香港入境處成立的「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會針對身在內地或海外的香港居民提供必要的協助。

事故回放:近2萬人聚集遠超預計

1993年1月1日,中環蘭桂坊經歷香港人最悲痛的元旦日。1992年12月31日大除夕晚上,大批市民及遊客到酒吧和餐廳林立的蘭桂坊慶祝。商業電台亦在現場轉角處架設舞台及巨型氣球,舉辦新年倒數流行音樂會,並由電台及電視台直播現場盛況。而當日申請活動牌照時預計人數只有1,000人,卻吸引近2萬人在倒數前聚集,並擠往舞台位置,令現場一帶街道明顯過度擠擁。

及至午夜倒數時,再有很多市民及遊客從酒吧或餐廳湧出街上迎接新年,情緒高漲。有人噴射噴霧綵帶和噴霧雪花、噴灑飲料等,令現場路面非常濕滑,不少人走避免被噴中。人群中更有外籍青年投擲酒樽、磚塊並焚燒報紙,場面開始失控,終在迎來1993年不足10分鐘釀成慘劇。

◆當日有人在現場噴射噴霧綵帶和酒精等,令現場路面非常濕滑。 無綫當年報道截圖

當時分別在蘭桂坊及榮華里聚集的人潮,沿斜度1:8.86的德己立街往下走離開,人群擠滿整條街。同時在德己立街的十字路口兩旁街道,亦不斷有人群湧出,也有少數人試圖沿德己立街往上走,場面混亂。其間,人群中差不多同一排的若干人近乎同時跌倒,隨後的人因受身後人群擠壓而失平衡倒在已倒地的人上方,如是者多人相繼倒下,造成骨牌效應,直至人堆疊到一定的高度,受擠壓的人不再倒在人堆上方,而是以直立姿勢緊緊地壓着人堆,即形成一些目擊者形容的「人牆」。

事後證實慘劇共釀成21人死亡及63人受傷,死者包括14男7女,年齡介乎15歲至30歲。事件成為香港開埠以來最多人死亡的人踩人慘劇。

當局事後下令要求調查事件,委任當時的高等法院大法官包致金籌組委員會作獨立調查。此後,香港警務處在大型節日慶祝地點均採取人群管制措施,地鐵則於同年12月起每年新年前夕提供通宵服務,以免慘劇再次發生。

◆事發當日,警員協助傷者離開。資料圖片

盛智文:韓慘劇現場較蘭桂坊窄

蘭桂坊集團主席盛智文昨日表示,韓國梨泰院情況跟香港不同,當地現場是一條小路,不是一條街道,而且很長及非常窄,比蘭桂坊更窄。他形容「現在的蘭桂坊已不是29年前」,現時的蘭桂坊會有巡邏及管制,當有太多人時會封鎖區域,民眾需在外等待直至有人離開才可以進入,以確保安全。

醉酒推擠仆低 骨牌效應出事

根據獨立委員會調查報告,當年蘭桂坊發生人踩人慘劇涉及多個因素及隱患,包括現場人群極度擠迫,有公眾娛樂節目舉行,以及現場有斜路及濕滑、警方未實施人潮管制,以及有人醉酒、噴霧、推擠、交界路口的人潮匯集及有人逆流往上行等,皆可能導致有人跌倒,而大量擠壓的人群因前方有人跌倒致造成骨牌效應,並引發慘劇。

根據獨立委員會當年的調查報告,警方當時派駐118名警員在場維持秩序,但沒有意圖去控制人群數量,只勸喻一對推着嬰兒車的夫婦及一名坐輪椅的人士切勿進入,亦正因沒有管制人潮,才引致具危險性的過度擁擠。報告又提到蘭桂坊人群極度擠迫,主因之一是有公眾娛樂節目舉行,當日的舞台猶如「磁石」般吸引人潮,而商業電台為節目申請活動牌照時預計人數只有1,000人。

調查報告又將意外的關鍵時間收窄在0時01分02秒至0時08分04秒之間,雖沒有一個獨立目擊者可清晰說出事發時情況,但確定當時差不多同一排的若干人失足跌倒後,尾隨的人潮繼續向前擠壓,造成骨牌效應,直至出現目擊者所形容的「人牆」。而當晚現場路面充斥香檳、啤酒、噴劑、泡沫而變得濕滑,加上路面有斜度,推擠等皆可能導致人跌倒。

禁設舞台設置免人潮聚集

為免日後舉行大型的活動發生同類悲劇,報告中亦列出多項改善建議。包括警務處、消防處、中西區政務處、市政總署和蘭桂坊協會針對參與大型活動的人數進行評估及執行必要的人潮密度和年齡限制措施;分開出入口、控制出入口人潮密度,以及實施人潮管制,包括人潮單向移動的措施;禁止在蘭桂坊作任何舞台設置或其他吸引注目的行為,以防大量人潮被吸引至一個地點;將路面改為粗糙的表面、安裝欄杆及行人路增加梯級。

設交通配套接載人群離開

報告亦建議在計劃活動前盡早給予通知,以便作任何需要的預防措施;在活動前舉辦宣傳活動需強調安全規則;劃出行人專用區;設立觀察點;派出警員於人群中巡邏,監控活動場地的邊緣位置,當有需要時可採取快速行動以控制人群的行為;與活動主辦單位合作,準備應變方案以應對天氣、交通、火警等情況發生;採取有效方法與吵鬧人群進行溝通,以及安排額外交通工具以配合人潮,包括額外的列車及巴士以接載人群前往或離開場地等。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