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跨境理財通」一周年之際,深圳人行組織參與銀行共同舉行跨境理財通一周年媒體座談會。自2021年10月19日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落地以來,深圳轄內共有24家銀行取得業務試點資格,獲內地與港澳投資者積极參与。受訪銀行均表示,受經濟和金融環境動盪的影響,投資者越來越傾向於投資穩健型的理財產品。
截至2022年10月19日,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試點銀行累計開立「跨境理財通」業務相關賬戶50167個,辦理資金跨境匯劃15.61億元人民幣,其中深圳地區24家試點銀行累計開立「跨境理財通」業務相關賬戶19424個,辦理資金跨境匯劃5.40億元人民幣,分別占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總量的比重分別為38.7%和34.6%。
業務主要集中在深圳與香港
業務規模穩步提升。港澳地區共14690位投資者通過深圳試點銀行參與「北向通」,資金跨境匯劃金額2.11億元;內地共4734位投資者通過深圳試點銀行參與「南向通」,資金跨境匯劃金額3.29億元。
業務區域集中在深圳與香港之間。從「跨境理財通」相關賬戶開立情況來看,深圳地區共與香港方向開立賬戶19330個,占開立賬戶總數的99.5%;從資金匯劃情況來看,深圳地區共與香港方向辦理資金匯劃5.20億元,占資金匯劃總額的96.3%。
截止到2022年10月19日,深圳的6家國有銀行為個人投資者開立賬戶15479個、辦理資金匯劃2.99億元,佔比分別為79.7%和55.4%;7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為個人投資者開立賬戶2282個、辦理資金匯劃1.29億元,佔比分別為11.7%和23.9%;9家外資銀行為個人投資者開立賬戶1644個、辦理資金匯劃1.09億元,佔比分別為8.5%和20.2%;2家城市商業銀行及農村商業銀行為個人投資者開立賬戶19個、辦理資金匯劃0.03億元,佔比分別為0.1%和0.5%。
「北熱南冷」 投資者傾向穩健型產品
從各家銀行「北向通」、「南向通」的簽約人數來看,各行均是「北向通」簽約客戶顯著多於「南向通」。以中行為例,中行深圳分行個人數字金融部主管胡晉介紹,中行深圳「北向通」簽約客戶為 「南向通」客戶規模的8倍,顯示港澳居民投資內地熱情相對較高;但在跨境資金流動方面,「北向通」資金金額和增長速率均低於「南向通」,「南向通」資金匯出資金約為「北向通」匯入資金量的1.35倍。從產品投資來看,「北向通」資金留存併購買投資類產品的比例高於「南向通」,「北向通」產品銷售規模約佔「北向通」匯入資金量的8成,這也顯示「南向通」客戶具有進一步挖潛的空間。

南洋商業銀行深圳分行副行長沈群解釋,「北向通」簽約客戶更多主要是因為,內地2013年就開放了港澳居民的人民幣存款業務,不少港人在深圳有存款賬戶,開通「北向通」也就更方便;此外,內地的人民幣計價的資產規模更大,港澳居民也希望有機會分享中國經濟長期增長帶來的投資機會,尤其是經濟擴張周期時的高收益機會。「有些客戶儘管沒拿出真金白銀來購買內地產品,但想的是先開戶,再瞅準時機下手。」沈群說。
跨境理財通業務上線一年來,中低風險級別的產品受到大灣區投資者的歡迎。「近一年來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理財收益不確定性加大,中低風險級別的產品正好契合了大灣區投資者對於安全穩健的投資訴求。」交通銀行深圳分行個金部副總經理高靜介紹,交行北向通投資客戶主要偏向於購買3個月以內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在2.8%-3.6%之間;南向通投資方面,90%以上資金投資於澳門存款產品,由於是報價式產品,投資收益較為確定,客戶續期意願超9成。
受訪的多家銀行均表示,隨着未來投資市場日趨成熟,投資者尋找市場中與風險承受力相匹配的產品投資需求也會越發強烈,銀行將進一步豐富和延展產品來滿足兩地投資人的訴求。上述銀行希望深港兩地重新「通關」後,可更便利地拓展兩地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