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天問探火,嫦娥奔月,天和駐守太空站,北斗組網遍全球,中國的「大國重器」代表人類探索宇宙;量子計算、腦科學、幹細胞,中國的前沿科技正進軍「無人區」;中國高鐵、中國大壩、中國橋樑、中國港口,成為中國在世界上響亮的名片……十年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中國的科技創新事業交出一份令人欣喜的高分答卷。「中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國家科技部部長王志剛這樣說。 

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有人說這是中國科學技術的春天,也有人說這是創新創業的黃金時代,科技創新從未如此受到全社會的關注。「這十年來,我國科技創新事業實現躍升,進入了創新型國家的行列。」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創新政策所副所長張赤東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十年來中國科技創新事業呈現出五個典型性的特點。

研發投入增至近3萬億

首先,中國科技基礎條件實現質的提升。十年來,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2年的1.03萬億增長到2021年的2.79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1.91%增長到2.44%。這樣的投入,讓整個國家科研水平、科研條件、科研設施都實現巨大飛躍;中國科研人員的數量、質量、結構都實現很大進步,規模長期居於世界首位。中國科研儀器設備在十年內發生巨大變化,中國天眼FAST等自主研發大科學裝置相繼建成,很多實驗室具備世界一流條件。

產研組織促進成果轉化

第二,中國科研組織工作日益完善。張赤東表示,中國目前不僅有如中科院這樣國家長期建設的戰略科技力量,也在不斷優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還開拓設立國家實驗室這一新序列,可以瞄向更高、更前瞻、更深入的研究。此外,中國科研體系更加豐富,大學和企業等社會性質的組織愈發豐富多元,促進科技成果可以更快的轉化。科研組織模式不斷創新,利於打通大學、科研院所、企業甚至社會組織之間的聯繫,讓科技向善,為人民的福祉服務。

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

第三,中國創新主體出現非常明顯變化。「從國家一直扶持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到如今企業開始真正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實現從現象到本質的過渡,」張赤東說,目前從國家科研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以及創新收益和支配上,企業都發揮着主導作用。企業研發經費已佔國家投入總額75%以上,在知識產權和技術交易等方面都是絕對的主導。中國已出現能夠代表國家在國際上競爭的科技領軍企業。

產業鏈全球競爭力強大

第四,中國的國家創新競爭力,在整體優勢上實現由點到線的突破。張赤東表示,一開始,是國家個別企業的一些產品具備全球競爭力,現在是一個又一個的整體產業鏈在全球市場上展示出強大的競爭力。例如,中國手機行業,從開始代工、「山寨」,到目前幾大主導品牌,均具備衝擊全球市場的能力,甚至開始向全球產業價值鏈的中高端進軍。再比如中國的工程機械,部分產品上已呈現出「獨步天下」的創新能力。中國造船業,已成為傳統強國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社會氛圍激發創新文化

第五,中國社會對科技創新更加包容,開始具有激發創新的文化環境。張赤東認為,全社會對創新創業的理解和認知,對青年人創業的鼓勵和支持,以及對各種新鮮事物、異樣文化的接受,特別是對創新失敗的接納氛圍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文化環境的整體改觀,將會孕育出中國創新的萬千種子。

作為科技政策專家,張赤東認為,這十年中,中國北斗二號導航系統的發展是他印象最深刻的。曾經中國吃過沒有獨立導航系統的苦,通過幾十年技術沉澱,北斗二號在這10年實現跨越式發展。如今,北斗不僅全球組網精準導航,更開始在民商用領域大放異彩,眾多基於北斗導航的民生產業蓬勃發展。

世界級科學家科企需培育

作為當前全球最大的兩個科技大國,「中美科技戰」是各界關注觀點,這也是未來十年的重要看點。張赤東認為,中國要從世界科技大國走向世界科技強國,需要補上兩方面的短板。一是要培養出真正的世界頂級科學家。中國已有很多非常棒的本土科學家,未來要注重給予科學家更自由、包容的環境,讓他們建立科學自信,勇於挑戰世界級的科學問題。二是要支持中國企業成長為世界頂級科技領軍企業。中國有着巨大的市場,擁有誕生世界頂級企業的土壤。未來要更好調整生產關係和制度保障,讓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創造出影響世界的創新產品。

十年以來 中國重要科技成就

1 探月工程:嫦娥三號實現中國首次月球着陸探測;嫦娥四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着陸探測;嫦娥五號實現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中國科學家通過月球樣品已獲得多項重要科研成果。

探月工程

2 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全球首次一次性實現對火星的「繞、落、巡」探測,中國科學家通過天問一號獲得的火星一手數據發表多項重要科研成果。

火星探測

3 北斗導航系統:2020年8月,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開通全系統服務。科研人員攻克了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餘種器部件國產化研製,實現北斗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北斗三號系統全球範圍定位精度實測優於4.4米,與美GPS相當。

北斗導航系統

4 中國太空站:中國十年來分別發射神舟十號、神舟十一號、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以及多艘貨運飛船,今年十月將發射夢天實驗艙,完成中國太空站的建造,中國國家太空實驗室即將建成。

中國太空站

5 C919 大型客機:讓中國的大飛機飛上藍天,是國家的意志,人民的意志。2017年5月,C919首飛;2022年5月,交付用戶的首架C919完成首次飛行試驗;2022年9月,C919取得型號合格證。通過C919項目,中國首次走完大型客機設計、製造、試驗、試飛及適航取證全過程,具備了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研製大型客機的能力。

C919 大型客機

6 量子通信:2016年,中國發射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取得多項重要研究成果。2022年,科研團隊首次實現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兩個地面站之間的量子態遠程傳輸,向構建全球化量子信息處理和量子通信網絡邁出重要一步。

量子通信

7 幹細胞研究:中國在幹細胞領域的研究,位於世界第一梯隊。截至2021年11月,中國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項目達到111個,涉及心血管疾病、骨科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等,國內已批准成立的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140家。

幹細胞研究

8 人工智能:中國人工智能創新指數在參評國家中排名第2位,僅次於美國。2021年,中國的人工智能開源代碼量達到158項。全球TOP 500超算中心數量連年保持首位,中國共有188個超算中心進入全球500 強行列,佔總量的37.6%,居全球首位。

人工智能

9 中國天眼FAST:2020年1月11日,FAST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目前已發現超過660顆新的脈衝星,成為世界上發現脈衝星效率最高的設備。科研團隊通過FAST獲得眾多成果,最新的重要成果是,包括迄今為止最大的快速射電暴偏振觀測樣本。

中國天眼FAST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