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中醫在治療新冠及後遺症上擔當重要角色,醫院管理局聯同香港3間大學及7間中醫診所的研究發現,新冠康復者在接受3至6個月中醫治療後,發燒、咳嗽、頭痛、氣喘等新冠後遺症病症有所改善,有三成康復者的咳嗽、氣喘和乏力問題得以「斷尾」,而中醫治療亦有效改善康復者的肺功能及個人體質。有關的研究結果上月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Chinese Medicine》,是香港首份於國際期刊發表的中醫新冠復康診療臨床研究 。醫管局表示,未來將積極支持和推動更多中醫藥科研項目,及加強中西醫協作治療。

◆醫管局聯同本港3間大學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研究成果,證明功效顯著。圖為研究團隊會見傳媒。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醫管局聯同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及浸會大學和7間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前年9月至去年12月期間,跟進及記錄150名年齡介乎18至80多歲的新冠康復者,接受中醫治療效果,並於昨日公布研究結果。

十大新冠後遺症均改善

研究顯示,近九成新冠患者康復初期的肺功能普遍較同齡人士低、6分鐘步行測試未符同齡健康人士的標準水平,七成人屬於肺脾兩虛或氣陰兩虛,較常出現發熱、倦怠乏力、乾咳、肌肉或關節病,及頭痛等10大新冠後遺症,但在接受中醫治療後,後遺症病症及肺功能均得到有效改善。

浸大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卞兆祥在記者會上表示,在接受中醫復康治療後,分別約有三成康復者的咳嗽、氣喘和乏力症狀都獲得根治。他指出,新冠康復者的肺功能較同齡人士為低,在未接受中醫復康診療時,只有5%至6%人在6分鐘步行測試中達標,但在接受3個月治療後,達標人數比例提升至10%,6個月治療後比例進一步升至15%。有肺阻塞風險的患者,在治療後由約30%降低至約20%。

治療成效

卞兆祥表示,中醫診療還可以改善康復者個人體質,治療前僅有8%康復者屬健康的平和體質,半年後則增至16%。惟仍有84%人,即126人未達健康體質,反映新冠病毒的傷害仍不容忽視。

其中一名康復者為一名63歲的女士。她在2020年8月確診新冠,後來因咳嗽氣喘、流涕、胸悶、頭痛、心悸等後遺症而求診中醫診所。中醫師在診斷後,處方了射干麻黃湯加減。經7次治療後,該名女士的黃痰消失,咳嗽、氣喘、胸悶及心悸症狀均消失。

向世界展示中醫藥優勢

另一位43歲的女士康復後出現咽喉疼痛、早晨和夜間流鼻水,及急行和上樓梯易氣喘的後遺症,透過4次中醫治療後,其流鼻水及氣喘症狀得以改善。該名女士指,每次診症,中醫師都會根據病人的不同狀況改變療方,又大讚:「中醫真嘅對我好有幫助。」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中醫)黃巧雲表示,該科研結果充分證明新冠中醫復康治療的效果,有助提升本港中醫循證科研的水平,於國際科研學術平台展示中醫藥的臨床療效和優勢,向世界展示中醫藥治療新冠的有效性和優勢。目前,現時每日中醫診治患者已由每日30個至50個提升至每日1,800個,亦有預留名額予長者,未來將積極支持和推動更多中醫藥科研項目,包括為新冠住院病人提供中醫診療服務,以及加強中西醫協作治療,為市民帶來更好的治療成效。

各界促港設中醫藥管理局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23位選委、18位立法會議員、20家不同背景的機構和52位來自中醫藥、學術、科研、產業及其他背景的社會人士和市民,昨日就香港特區成立全新的中醫藥管理機構發表了聯合聲明,要求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認真考慮設立全新架構的中醫藥管理局,促進中醫藥的長遠發展,納入公營醫療體系,獨立於西醫的管理。

◆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效果得到充分證明,有助於向世界展示中醫藥優勢。圖為本港攻讀中醫藥的學生在實習。 資料圖片

聲明呼籲特區政府善用香港中醫藥人才、臨床經驗、產業力量、科研成果及與內地的聯繫等,與西醫並肩,承擔起香港醫療衞生方面的重任,同時配合國家大力推動傳統中醫藥的政策。

聲明又表示,參與聯合聲明的立法會議員不約而同都認為中醫藥體制的改革為市民帶來更多公共醫療衞生選擇,減輕西醫前線人員的壓力,必須中西醫並行,為公共醫療體系作出貢獻。

倡中醫藥全面納公營醫療體系

(香港文匯報記者 藍松山)香港中醫中藥界聯合總會就新年度施政報告提出建議,要求將中醫中藥全面納入政府公營醫療體系,積極推進落實香港中醫中藥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及項目,制定短、中、長期中醫藥發展藍圖,確定香港未來中醫藥發展的定位和路向等。

中醫中藥界二十多名代表昨日與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副秘書長李力綱會面,商討有關業界建議的香港中醫藥發展短、中、長期可行政策,稍後並會把建議呈交行政長官李家超作為施政報告參考內容。

香港中醫中藥界聯合總會會長李應生表示,希望今屆特區政府可以增撥資源,擴大中醫藥業發展空間,加強與業界溝通交流,聆聽業界意見,又提出15項建議,包括擴大現時醫務衞生局中醫藥處職能;爭取香港成為國際中藥材交易中心;普及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工作;開拓公私營合作空間;扶持香港中成藥製造產業,爭取和協助香港製中成藥註冊產品,打進內地和海外市場銷售;投放資源推廣香港中醫藥品牌等。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