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銀行」港有領先優勢 金融科技接軌國際
數碼經濟正成為推動全球發展的新浪潮,而香港作為連接全球的國際金融中心,更要把握「數碼超級聯繫人」的機遇,積極發展數碼金融,也是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發展出路。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黃元山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香港可以從政策、法規及基建三方面推動本港金融業數碼化,透過「開放銀行」、大數據及數碼個人身份,進一步聯通內地與海外;同時發展數碼港元,作為數碼人民幣「走出去」的試點。◆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
黃元山表示,隨着金融科技發展愈趨蓬勃,「銀行積木化」趨勢似乎難以逆轉,金融市場在貸款、支付、理財投資、保險及匯款等方面的產品及服務分工更趨仔細,而傳統銀行亦積極尋求與第三方在上述細化分工合作,以提升效率及節省成本,而「開放銀行」(Open Banking)的服務模式亦應運而生。開放銀行即是,銀行在取得消費者資料及其同意後,透過應用程式介面(API)作為管理平台,為合作的其他銀行或金融科技公司等第三方服務供應商(TSP),提供各種金融資料,由供應商設計更個人及多元的金融服務,拓展銀行的服務場景。
香港擁有大量金融科技應用場景,亦多參考海外標準制定金融政策,有潛力成為內地金融科技企業打進國際市場的試驗平台。目前內地尚未有「開放銀行」相關的監管框架或規定,科技巨擘未能與初創企業形成開放共贏的生態圈;若要拓展海外市場,更須適應歐盟等規範和守則,例如《支付服務指令修正案》(PSD2)。黃元山建議,鑑於各地的「開放銀行」法規不一,香港可以訂立符合國際水平的有關框架,為內地及本地金融科技企業提供與國際銜接的試驗場;而香港人才亦可擔任顧問,協助內地公司了解「開放銀行」的技術,藉此開拓海外市場,尤其東南亞。
長遠建大數據共用平台
「大數據」是數碼時代不可或缺的拼圖,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HKIMR)的研究揭示,香港與亞太區其他金融中心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應用上進度相近。黃元山認為,香港位處大中華區和東南亞這兩個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市場之間,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吸引世界各國金融科技公司在港建立分公司,並進行數據共享;而內地亦可以通過香港平台,跟全球的金融科技公司共享數據。大灣區亦可以考慮建設「大數據共用平台」,把政府和企業數據「脫敏」後,公開共享;而香港則應考慮設立「脫敏中心」,方便內地數據出入。港府亦需考慮省港澳數據處理規則,及如何跟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等國際標準接軌。
數據共享宜兩地先打通
根據「數碼個人身份(eID)」計劃,政府在2020年底推出「智方便」(iAM Smart)數字電子身份服務,去年與內地建立一站式跨境沙盒平台,讓大灣區企業開發跨境金融科技工具「試錯」,包括指出現有互通計劃的痛點,而未來更可進行兩地「了解你的客戶」電子平台(e-KYC)互聯測試。黃元山認為,以eID聯通內地與海外金融業技術可行,惟主要問題是個人數據安全。目前香港與內地均有法例禁止資訊設施運營者將個人資料轉移境外,要發展跨境數據互聯互通,須全面審查修訂現有的法律監管和數據治理框架。此外亦要處理數據安全及消費者信任問題,例如金融機構直接接入e-KYC系統,可能引致網絡安全風險。若與海外金融業聯通,基於不同司法管轄區之間的數據分享受地緣政治影響,情況會更為複雜。因此,目前應先以香港與內地金融基礎設施的跨境互聯互通為未來政策重點。
把握先機 發展數碼貨幣
為促進跨境互聯互通,黃元山相信,央行數碼貨幣(CBDC)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金融基礎設施。現時跨境匯款清算速度慢、成本高,而以分散式賬本技術(DLT)為基礎的CBDC則大幅縮短跨境支付所需時間至近實時,同時節省金錢成本。若要在香港推行CBDC,黃元山建議香港須先制訂數碼港元零售支付策略,並探索公私營合作。香港應與內地合作,推出內置數字人民幣和數碼港元的雙幣電子錢包,方便兩地居民的跨境生活。此外,香港應把握先機及自身優勢,主動引領批發型CBDC—「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m-CBDC Bridge)的管治和標準制訂,未來連接更多其他國家的CBDC,同時推動CBDC在交易所及其他金融業場景應用,改善和自動化整個金融交易和支付流程,打造香港為批發型CBDC中心。
大數據
數碼貨幣
央行數碼貨幣(CBDC)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金融基礎設施,可加快跨境匯款清算及降低成本。
虛擬銀行
本港經營虛擬銀行的優勢是,香港人喜愛嘗試新事物,當推出虛擬銀行服務時,不少人都躍躍欲試。加上港人整體儲蓄及投資金額大,因此看好個人理財市場前景。
港企內闖具優勢
無電製冷技術研發公司創冷科技聯合創始人朱毅豪指,公司憑製冷塗料,相繼獲得大學、天使基金、科技園及國內天使投資。現已逐漸轉向大灣區宣傳,並於內地建立生產線,有機會在內地融資,同時發展國際市場。香港與內地聯繫緊密,有助公司發展內地市場,並迅速獲內地傳媒及市場認識。
知識產權保障
碳捕捉裝置研發公司澤浩高純金屬創辦人黃玉春表示,於本港研發產品的優勢在於,可以更方便接觸外國新技術,加上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障,兼有不少機構支持創科企業。基於內地環保項目眾多,公司計劃將來搬遷內地大灣區大量生產,並推廣內地市場,同時物色本港發展商合作。
創科發展
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大力支持將香港打造成創科中心,並將之視為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開放銀行
銀行向第三方服務供應商(TSP)提供金融資料,由供應商向客戶提供更多元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