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經管學院院長蔡洪濱(左起)、首席副校長及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經管學院馮國經馮國綸基金經濟學教授鄧希煒出席記者會。大公報記者馬丁攝

(大公報記者 李信 蔣去悄)港大經管學院發表「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2022」,指全球化的頂峰時期已過,而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之爭有死灰復燃之勢。報告就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創建優質工作之城、建立國際碳交易樞紐角色及房屋問題等提出八項建議,提高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又指香港應設法網羅人才,力爭在今後25年,每年引進十萬人才,此舉將為經濟前景打下較牢固基礎。

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表示,香港的競爭優勢在於人力資本、專業服務和誠信標準、各種無形資本優勢,加上健全的法律制度作為後盾,而且香港應做好準備,透過招聘海外人才和投資本地人才,以擴充知識人才庫;降低入境簽證門檻吸引國際人才,更應是重中之重。

改善企業管治 增港股估值

他說,香港必須銳意構思一個大都會願景,要在今後25年容納千萬人口,其中具備寶貴的人才和能力特質。為了實現願景,香港應設法網羅人才,期望在25年內達至千萬人口,亦即每年須引進10萬人。

在保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方面,報告指出,香港上市公司的市淨率較其他國際金融中心為低。截至今年8月12日,恒生指數中26家成份股公司的市淨率低於1倍。若將指數中成份股公司合為一家,市淨率則為0.83倍。報告指出,企業管治不足,有礙實際反映上市公司的身價;若能透過改善企業管治而提升公司市淨率,即可令香港股市估值搖身一變,躋身世界前列。

報告又指出,香港應譜寫國際碳交易樞紐新章,但承認香港綠色金融和碳交易發展,較其他成熟金融經濟體(如歐洲)落後約10年,必須急起直追,借助自身優勢為內地與區內綠色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目前,除內地以外,亞洲的碳交易市場規模有限,若能建設一個開放、運作暢順的碳交易市場,對環球資金無疑極具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資本市場中有不少公司具備參與碳交易的潛力,正好順應時勢,在香港建立碳交易市場,以便吸引更多綠色資金和新能源公司來港集資上市。策略包括:促進公私營合作、運用區塊鏈技術和銜接國際標準以杜絕「綠色洗錢」;綠色教育:令持續進修基金涵蓋更多綠色金融課程。報告認為,碳交易是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可或缺的要素。

倡建灣區碳市場官方平台

報告認為,港交所應致力為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建立官方平台,並提供專業ESG標準及審計,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而有效的減排市場定價,有助於鼓勵更多公司經由香港的碳交易平台買賣自願排放配額。此外,香港亦應思考如何以「超級聯繫人」角色引進資本,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並且通過綠色融資上市籌集資金。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