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依江)今時今日遙距學習甚為普及,你可曾想過大半個世紀以前,趙少昂如何遙距傳授畫藝給海外學生?香港文化博物館一樓趙少昂藝術館將於明日(21日)開始舉辦「千里覓藝——趙少昂與陳崎師生對話」展覽,精選超過50件作品,講述馬來西亞華裔畫家陳崎是如何在1950年代參加趙少昂遙距函授課程,向他學習嶺南畫藝,並在之後秉承師志,將嶺南藝術推廣至馬來西亞的故事。

陳崎《紅葉螳螂》。(記者黃依江 攝)
陳崎《紅葉烏鴉》。(記者黃依江 攝)

從未相見的師生

馬來西亞華裔畫家陳崎少時隨父母遷居馬來西亞砂拉越,他熱衷藝術,最初學習西畫,後因看到趙少昂在馬來西亞舉辦的畫展,十分仰慕他的畫藝,於是通過香港畫家卜珍的引薦,報讀趙少昂的函授課程,成為趙的學生。

陳崎在寫給同門的信件中提及自己學畫過程。(記者黃依江 攝)
展覽貼出了趙少昂與陳崎在畫作留言中的問答。(記者黃依江 攝)

師生兩人一生中從未相見,在遙距教學中,趙少昂會先將示範畫稿郵寄給陳崎,陳在臨摹中遇上問題,就在畫上留下留言寄回給老師批改,趙少昂會在畫上寫下答覆和指導,再寄回給陳崎。展出畫作中有許多留下了趙少昂批文的畫,兩人對話中可見到趙少昂透過文字講解運筆、用墨、設色技巧,更不時為陳崎代購畫具、畫紙和顏料。這樣的教學持續了大約四年之久。

趙少昂《茶花》。(記者黃依江 攝)
陳崎臨摹的《山茶花》,右下角那朵為趙少昂的示範。(記者黃依江 攝)

比對作品透視畫家技法

展覽按照畫作題材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花鳥、草蟲、瓜果、人物動物。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藝術)鄧民亮博士介紹,今次展覽亦從館藏中找出了一些與陳崎畫作構圖、內容極為相似的作品,將師生作品放在一起做比對:「這種比對並非是要分出高下,而是為了展現趙少昂在指導學生中所凸顯出的教學理念、繪畫技巧和個人風格。」每個展區都設置了一個電子螢屏,觀眾可以通過觸控方式放大畫作,細讀紙上師生留言交流問答的內容,趙少昂將自己的技法毫無保留地以文字寫出,以指導學生。

陳崎《玉蘭蝴蝶》。(記者黃依江 攝)
趙少昂《玉蘭》。(記者黃依江 攝)

值得一提的是,陳崎在函授課程畢業後仍與老師保持交流,對二人交流的畫稿珍而重之,保存數十年,最後由其家人慷慨捐贈給香港文化博物館。他亦成為馬來西亞砂拉越的藝壇代表,並對嶺南畫派在東南亞的傳播做出貢獻。

陳崎《辛夷花》。(記者黃依江 攝)
趙少昂《木蘭》。(記者黃依江 攝)
責任編輯: 趙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