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紐約時報》、CNN、《衛報》報道:被視為權威排名機構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誌(以下簡稱《美國新聞》)12日發布最新版美國大學排名,身陷數據造假醜聞的常春藤名校哥倫比亞大學從去年的第二名急跌至第十八名。美媒指,排名機構嚴重依賴高校上報的數據,沒有能力獨立核查,令外界懷疑類似哥大的造假現象廣泛存在。美國教育部長卡多納上月不點名批評說,任何只看重財富、聲譽、排他性的大學排名都不過是個笑話。

在最新榜單上,普林斯頓大學位列第一,麻省理工第二,哈佛、史丹福和耶魯大學並列第三;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母校哥倫比亞大學去年排行第二,如今卻與聖母大學並列第十八,跌回1988年首次參與排名時的名次。
哥大9日發表聲明,承認去年提供給《美國新聞》的數據存在不實之處。聲明中提到兩處錯誤,分別是班級規模和擁有所在領域最高學位的全職教職工比例。哥大此前聲稱校內83%的班級人數不足20人,更新後的數據為57%;擁有最高學位的教職工比例從100%修正為95.3%。哥大辯解說,數據出錯是因為採用了「過時和不正確的統計方法」。
高校自報數據 缺乏審查
《美國新聞》自1983年開始給全美大學排名,很多學生和家長將這份榜單當作申請學校的重要參考,因此一所高校的名次對其生源和收入均有影響。哥大登上榜單後排名一路上升,2005年進入前十,2010年升至第四,2021年排第二,與哈佛和麻省理工並列。哥大招生辦主任馬里納西奧高興地表示:「《美國新聞》將我們視為最好的大學之一,哥大為此感到自豪。」
然而,哥大數學教授薩迪斯對此表示懷疑。他對比哥大提交給《美國新聞》的數據和在其他地方公開的數據,發現其中有很大出入。今年2月,他踢爆哥大數據造假醜聞。哥大隨後進行內部審查,並且停止向《美國新聞》提供新一年的數據。7月,《美國新聞》取消了去年給予哥大的排名,今年評估該學校的參考數據來自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等機構。
《美國新聞》以畢業率、教學資源、生源質量、畢業生負債情況等指標評估高校資質,但大部分數據源自高校自己填寫的問卷。美媒指,該雜誌本身沒有能力進行核查。由同行互評的「本科學術聲譽」佔了20%比重,但即便是身處學術界的「業內人士」,也很難知曉全美數百所大學的情況,無法做到客觀評分。
專家指,《美國新聞》及類似排行榜將高校資質簡化成幾個數字,誇大了各校差別,導致不少學生盲目追求高排名學校,而不是根據自身興趣及學校優勢領域進行選擇;一些高校則為了爭奪排名不擇手段,甚至開始弄虛作假。美國教育部長卡多納上月不點名批評說,任何只看重財富、聲譽、排他性的大學排名都不過是個笑話。《華盛頓郵報》表示,他針對的毫無疑問正是《美國新聞》。
造假醜聞動搖排名權威
近年《美國新聞》排名多次爆出高校數據造假醜聞,質疑其權威性的聲音越來越大。2019年,被譽為「公立常春藤」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爆出虛報校友捐贈率醜聞。2018年,天普大學商學院的線上MBA課程被揭數據造假,而《美國新聞》在2015至2018年一直將其評為同類課程的第一名。
被欺騙的學生發起集體訴訟,向校方索賠。2019年,天普大學商學院同意支付近550萬美元。2020年,天普大學支付70萬美元,就使用不實數據一事與美國教育部達成協議。今年3月,商學院前院長波拉特被判入獄14個月及罰款25萬美元。美國網友表示:「我們越早停止對排名的過度關注,就能越早擺脫這種爭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