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藥國際位於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製藥廠獲得澳門藥監局頒布第一個中藥口服固體製劑製造准照,意味着廣藥可以「澳門製造」的名義便利中醫藥產品走向世界,成為粵澳在中醫藥產業合作上的一大進展。本港有着良好的中醫藥文化和產業基礎,也有着更廣闊的國際聯繫,理應發揮自身優勢,更積極地投身到中醫藥國際化的行列當中,推動與內地尤其是大灣區的中醫藥產業更緊密合作。

中醫藥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瑰寶,在防病治病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近年亦逐漸受國際社會認識和肯定。中醫藥同時又是香港的傳統優勢,根據特區政府數字,香港現時有約1萬名中醫師,每年新增2,000名註冊中醫師,這些中醫師一直為廣大市民防病治病,深受市民接受和支持。在香港回歸祖國後,特區政府在1999年制訂《中醫藥條例》,確立中醫的法定專業地位、確保中藥的安全、質量及成效。但不得不承認,澳門在與內地的中醫藥產業合作上,某些方面比本港走得更前、做得更好。

《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於2020年10月公布,明確提出兩個階段目標:一是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特別是香港、澳門兩地與內地中醫藥形成合作體系;二是到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發展成熟,成為國際上中醫藥科技、人才、醫學等方面的楷模。為此,香港方面必須借助自身優勢,抓緊未來幾年的發展機遇期,將本港發展成為助力內地中醫藥國際化的中心。

展望未來數年,香港有多項重要的中醫藥基建落成,有利於培養本地中醫藥人才和向國際社會推廣中醫藥。首先是首家中醫醫院預計在2025年分階段投入服務,將成為中醫藥教學、臨床培訓以及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並能夠促進本港與內地及海外的中醫藥機構的多方協作。其次是將落成的中藥檢測中心,將加強與不同地區的專業合作,為中藥的檢測方法建立標準。

面對新的發展階段,特區政府和本港中醫藥業界要積極作為。第一要推動兩地中醫藥產業的標準互認和融合發展,考慮在「北都區」建立兩地共管的中醫藥產業園區;第二要便利兩地中醫藥人才雙向交往,既支持本地中醫師北上就業,也要積極引進內地的中醫藥科研人才;第三要善用本港的國際化推廣優勢,為內地中醫藥產品做好市場營銷、產品包裝等服務,成為內地中藥企業走出去的橋樑。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