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香港全城被天秤意外死者許文明患癌妻的一篇質樸文章感動。這感動,不只是許太停收捐款、想着他人的善良與同理心,許太一句「他不止是一個符號」,擊中社會的軟肋。這是對部分僱主良知的無聲拷問,也給所有相關的人員上了一課。出了事故、死傷了人,處罰容易,檢視制度漏洞則難,完善制度讓政策切實重視生命價值,則難上加難。新一屆政府強調施政人文關懷,官員主動探訪事故死者家人是一小步;展望未來,政府應以天秤意外不幸為案例,邁開讓制度全面重視人的尊嚴價值的一大步,以施政的溫度,展現執政為民的高度。

觀塘安達臣道地盤早前發生造成3死6傷的嚴重工業意外,傳媒追查中發現一個劇本都編不出的悲劇:41歲電工死者許文明,是家中唯一經濟支柱,遺下的是已到癌症晚期的太太及兩名分別4歲和7歲的女兒。這個家庭孱弱無助的命運,牽動港人熱血善良的心,各方紛紛捐款,撐起這個家庭走向未來的希望。令人意外的是,捐款進行不到兩天,許太即通過社工發出停收捐款聲明,指其家庭已暫時得到許多資源,希望大家若有能力可捐助其他有需要的人。許太一家的善良與為他人着想的公德心令港人大為感動。許太又於昨日發表質樸文章,講述自己心跡,繼續感動無數人。

港人為這篇文章感動,緣由大約有三:一是善良知足不貪、處處想着他人二是傳達出的那份愛,「我也希望許多人想起我先生的時候,他不止是一個符號……知道他曾經多麼的努力生活,知道他的美好」三是有大局、知情理,「每每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很容易聽到關於問責、關於處罰的聲音……我更希望所有機構用尋找一個雙贏多贏的方案方式,為這次事件畫一個句號,如有一項制度產生,能盡量規避風險同時也不讓企業操作實施困難。」許太這番話中蘊含的情理,值得為政者感佩和深思。

當一件事故發生後,問責、處罰是必要的,關懷撫恤事故受害者及其家人也是必須的。但如果就此匆匆處理完一個事故,卻不去檢討是否制度出了問題,不去檢視執行是否未到位,是否骨子裏就是把人當成了一個符號、一個數字?以建造業工業意外為例,近年每年有接近20宗意外死亡事故,而本港致命工業意外的罰則長達25年多沒有調整、檢視,最嚴重的致命意外的最高罰則只有50萬元、監禁年期最長1年,遠低於澳洲的最高罰款2,200萬元、監禁5年,也低於新加坡的罰款300萬元、監禁2年。罰則太輕,讓部分僱主輕視安全投入,讓血的教訓越發沉重。

令工業意外死傷者家屬稍感欣慰的是,政府今年5月已將職安健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進行首讀及二讀,現時待三讀通過,新條例最高罰款額提升至1,000萬元及監禁2年,社會各界期望新條例盡快通過、實施,切實保障工人生命安全。但社會的期望不只如此,提升罰則當然迫切必要,而政府亦應加強執法巡查,建立監察機制,如有建議指應引入計分制,承建商發生過工業意外就扣分,直至失去承接政府工程的資格、甚至停止營運等。政府更應與業界合作,共建關愛文化,建立完善重視生命價值、尊重人性尊嚴的政策制度和企業文化,讓香港文明社會建設更上一層樓。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