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吳俊宏)「如果我也可以運用中醫知識,讓其他人擺脫病痛的困擾就好了。」青少年時候的患病經歷,讓李唯聖深入接觸中華民族的國粹——中醫藥。「當時我患上了嚴重鼻敏感,經過一段時間的中醫治療,終於擺脫了鼻敏感的困擾,這讓我覺得中醫的治療效果很好」。由此,李唯聖萌生了學習中醫,幫助他人的念頭。他從自己翻查中醫書籍,再到北京深造中醫,如今已經從中醫學「新丁」搖身一變到即將成為一名醫師。

圖:(左)李唯聖在北京深造中醫七年,即將成為一名中醫師。(右)李唯聖曾參加全國針灸推拿技能大賽,取得好成績。

他認為,隨着人們愈來愈關注健康,中醫「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早治及防止疾病的復發)的概念會愈來愈深入民心,未來中醫藥在國際社會的認可度會愈來愈高,必將進一步造福更多的民眾。

「起初我對中醫並不理解,甚至對中醫的療效持懷疑態度。但在醫治鼻敏感期間,吃了兩三天藥方,症狀就有所緩解。」李唯聖原本是從事地產行業,在一次在醫治鼻敏感期間,對於中醫藥的信任度愈來愈高,也對中醫學產生了興趣。後來身體有什麼不舒服,他甚至會先查查中醫是怎麼解釋的,「我還特地買了許多中醫的書籍,開始自學中醫理論」。

繼續深造 攻讀內科臨床碩士

書海行舟,他愈學愈覺得中醫博大精深,漸漸地,李唯聖不滿足自學中醫的皮毛,在思考未來發展方向時,綜合考慮興趣和行業發展趨勢後,2015年期間他決定辭去工作,來到北京中醫藥大學求學,追逐屬於自己的中醫夢。

進入大學修讀相關課程後,李唯聖慢慢對中醫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要學透中醫這門學問真的不容易,我們既要學習中醫,也要了解西醫,經絡穴位要記得清清楚楚,人體解剖也要瞭如指掌。」李唯聖在內地已修讀中醫七年,掌握了「望聞問切」的中醫必備技能的他,深刻明白,要提升診治水平,必須不斷從實踐中積累經驗。

事實上,要成為一名好的中醫,絕非一朝一夕的易事,更要有學無止境的堅持。完成了五年的本科學習後,李唯聖選擇了繼續深造,修讀中醫內科臨床碩士,現在在中日友好醫院進行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他告訴記者,「這邊的門診量、患者人數多,也有較多實踐機會,為我打好扎實的專業基礎,對於未來我回到香港還是繼續在內地升學就業,都有很大幫助。」

勉港生到內地學習 尋找機會

李唯聖說,中醫藥博大精深,是中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我們民族的瑰寶!」他鼓勵對中醫有興趣的香港青年勇於逐夢,來到內地學習,內地有很多著名的中醫藥高校,能夠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多臨床實踐的機會。

目前,香港特區政府正大力發展中醫藥相關產業,首間中醫醫院正在興建,預期會在2025年起分階段投入服務。同時,特區政府亦正在興建一所政府中藥檢測中心,透過加強與不同地區的專業合作,為中藥的檢測方法建立參考標準,支援中藥鑒別及檢測方法的研究,加強業界對產品的品質控制。李唯聖相信,未來中醫藥在國際社會的認可度會愈來愈高,中醫藥這門博大精深的中華國粹,必將進一步造福更多的民眾。

騎單車遊京城 訪胡同尋美食

「內地共享單車非常方便,是出行的好工具。」隨着各種共享單車投入營運,共享單車成為李唯聖遊覽北京的最佳交通工具。

李唯聖放假時喜歡騎着共享單車,暢遊奧林匹克公園、各大胡同。他表示,在車水馬龍的國家首都,騎着單車盡情地馳騁,欣賞這座雄偉城市裏的厚重人文集萃,讓他的感受特別美好。

「秋意濃濃,清風徐來,葉子棲身在枝頭上搖搖欲墜,感受特別地閒適。」李唯聖遊覽過富麗堂皇的故宮,登上過鷲峰之巔,京城大地盡收眼底;他說,自己也喜歡在各大的胡同口尋找當地美食,北京的芥末墩兒是李唯聖喜愛的美食之一。在北京生活了七年的他,竟然對這地道北京口味情有獨鍾,「芥末嗆鼻子的沖味能讓人精神一振,辛辣脆爽刺激,讓人欲罷不能。」

責任編輯: 于丁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