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康文署轄下康體場地的「炒風」持續,部分向隅者「轉戰」康文署的「社區康樂體育活動」,每期堂費僅數十至約百元就能玩個夠,惟這些活動班極搶手,部分班需要以抽籤形式揀選學員,中籤一次已經十分夠運。不過,香港文匯報連續追蹤兩個月,發現不少活動班的中籤結果令人不敢置信,竟有最少4名「幸運兒」行運一條龍,單是7月各人在全港多區的康文署活動班連環中籤約50次,囊括該月逾16%需要抽籤的活動班。香港文匯報記者經深入了解發現,雖然署方禁止市民在同一區份重複報讀同類活動班,但由於各區活動班未設有中央抽籤機制,成為制度漏洞,使市民能跨區大量報讀活動班,增加中籤機會,然而部分人中籤後又放棄名額,變相扼殺其他市民在首輪抽籤的中籤機會。

自6月疫情放緩後,康文署類似興趣班的「社區康樂體育活動」重新開班,活動頗多元化、收費又低廉,例如最熱門的羽毛球班堂費118元,每星期舉行兩堂,玩足逾一個月;器械健體訓練班收費75元,附設不同的健身器材及教練指導;其餘活動還包括高爾夫球、園圃、舞蹈、網球……收費平民化,不少預約康文署場地向隅的人士也會報名參加。

雖然平靚正,但由於報名人數眾多,能否成功報班多少還要靠運氣,據了解這些活動班採取雙軌制,既有部分名額以「先到先得」原則分配,也有電腦抽籤分配名額,以7月份為例,供成人參加的活動班共894個,每班參加名額二三十個,當中587班採取抽籤方式選出正選及後補人選,其餘名額則「先到先得」。
4名「老常」全港亂報 撞期嘥位
如此搶手的活動,中籤幾率十分低,但署方早前公布的中籤名單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香港文匯報發現最少4名「幸運兒」老是出現在名單上,記者持續追蹤兩個月,統計正選及後補的中籤結果發現,單是7月份一名姓吳的小姐中籤48次、羅小姐51次,鄭小姐及吳先生均各中籤47次。


正常情況下,市民通常會選擇自己所住區份或附近的活動進行報名,但這4名「幸運兒」抽中的活動班遍布全港,部分活動更「撞期」,例如姓鄭的小姐抽中粉嶺成人捷泳訓練班,7月底至8月初,逢周一、三、五晚8點半至9點半上堂;同時她抽中該月份逢周三、五晚7點至8點在柴灣舉行的健體舞訓練班,除非她練成「分身術」,否則難以同時出席有關訓練班。
無中央機制 跨區報無王管
據了解,康文署只限制同一區的同類活動班,無論是網上報名還是實體交表,均只能遞交一份表格,重複交表會取消抽籤資格,但消息人士指出署方不設中央抽籤機制,各區辦事處各自為政,「因為沒有中央機制,市民跨區報好多班是無王管,所以中籤後撞期不足為奇。」

另外,根據規定,市民中籤後要在限期前繳交堂費,否則會當是自動放棄名額,署方會進行第二輪抽籤,在後補名單中抽籤填補有關空缺,但這種漁翁撒網式在多區大肆報名的情況,變相是扼殺其他市民在第一輪抽籤的中籤機會。
不查身份證 叫名答到即可
消息人士續稱,有關活動班雖然採用實名制,不得由他人「頂包」上堂,亦列明參加者需於上堂時攜帶身份證及參加證,以供教練查核,但並無明文規定教練每堂課前均要核查學員證件,難以保證。有曾參與該署活動班的市民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每次上堂教練都未有核對學員身份證明,「每次都係叫名,求其一個人答到,教練就當到齊,無人理會有無人頂包,所以不排除有人將中籤名額出售轉讓。」

香港文匯報記者帶着疑問走訪多間康文署體育館詢問職員,對方均表示,抽籤過程絕對公平,被問及為何有人中籤數十次,職員則表示:「應該是運氣好,可能報了很多個興趣班,博一博。」
抽十中一算好好彩 月中幾十次公平咩?
不少曾參加康文署活動班的市民向香港文匯報反映,正常情況下中籤是非常困難,愛好健體舞的黃女士稱,「我通常在居住的區份抽舞蹈類興趣班,這麼多年也只中籤一次。」另一位常年游泳的楊先生則表示,「抽10次中一兩次已經是好好彩,如果有人中這麼多次,還多數是正選,那就真的很奇怪。」

對於該4名「幸運兒」多次中籤達幾十次的結果,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十分詫異,「第一印象就令人覺得康文署抽籤機制存在漏洞,甚至懷疑或出現不公正現象。」
葛珮帆指,市民可在不同區抽中「撞期」的活動班,便直接反映該抽籤機制不合理,「造成的結果便是有市民可能濫用資源,連原本有機會正選的人只能後補,令不少人連後補的機會都沒有。」
葛珮帆建議康文署檢討抽籤機制,各區不應各自為政,應做到全港報名系統資訊互通,「全港同類活動報名次數以及每月每人報名次數都可考慮設置上限,以避免公共資源浪費。同時康文署應在各類活動中嚴格執行身份核對,杜絕冒名頂替參加的情況。」
葛珮帆表示:「個別人等中籤幾十次,已經超出運氣好的範疇,不得不令人懷疑抽籤程序不公正。」
如涉科技手段操控 恐有內鬼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還表示,此4人多次中籤不排除任何可能性,「除可能純粹好運意外,也不排除有人用科技手段操縱抽籤過程。」香港大學資訊保安及密碼學研究中心副教授鄒錦沛表示,「如果要通過科技手段人為操控抽籤,必須熟悉康文署抽籤的算法,如果不是內部人員或知情者,一般人很難干預。」
康文署建新系統 申請時間重疊即拒受理
康文署在接受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目前康體活動抽籤名額由電腦程式分配,且在同一報名日期內,同區同類型的活動班,每名市民只准遞交一份報名表格,康文署會在抽籤程序中篩走重複報名者,再將合資格申請者進行隨機抽籤。
署方承認,各分區辦事處的康體活動相互獨立,報名程序也由各區分別處理,使同一位市民有機會在不同分區的抽籤活動中中籤,故署方正開發一套全新智能康體服務預訂資訊系統,當發現申請人報名的多項活動出現時間重疊,新系統會拒絕有關申請,預計新系統將於明年推出。
然而,對於香港文匯報發現最少4人各自中籤幾十次,康文署未有正面回應,僅重申未發現有代報名或繞過抽籤的情況出現,強調抽籤機制公平,過程會由一名二級或以上助理康樂事務經理監察,另一名二級或以上助理康樂事務經理進行隨機抽查,並歡迎市民親臨分區辦事處監察整個過程。
康文署活動班名額分配流程
途徑一:「先到先得」
‧部分名額分配給最快到現場交表及繳付堂費的報名者
途徑二:抽籤
‧餘下名額以抽籤制度分配,流程如下:
1. 報名期內(一般是5天)透過現場、郵遞或網上交表
2. 電腦先剔除重複報名者,然後隨機抽籤分配正選名額及後補名額
3. 公布第一期中籤結果
4. 中籤者必須在限期內繳付堂費
5. 剔除未在限期內付款的報名者,然後公布第二期中籤結果
6. 候補名單上的申請人可以「先到先得」,鬥快透過現場或網上渠道爭奪未繳費中籤者的空缺
7. 公布第三期中籤結果
8. 如果仍有餘額,即開放予其他市民以先到先得方式補上
9. 公布最終學員名單
10. 活動舉行當天,中籤學員攜同身份證及參加證上堂
報名守則:
‧在同一報名日期內,同區、同類型的活動,每人只可遞交一份報名表格,否則將被取消資格。
‧每項活動正選名額約佔全部名額的三分之一(最多十個名額)。
‧若逾期仍未繳費/索取參加證,當作自動棄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