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中共中央宣傳部24日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司長繆沐陽表示,2021年中國對外文化貿易額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博覽會等平台作用不斷凸顯,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持續推進,更多優質文化和旅遊企業走出國門。

繆沐陽表示,十年來文旅產業投融資體系不斷完善,對外貿易成效顯著。產業投資主體日益多元,投資規模持續擴大,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支持力度持續加大。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政策工具在文化和旅遊領域得到了有效推廣和應用。文化產品進出口連續多年保持順差,出入境旅遊取得大幅跨越。2021年,中國對外文化貿易額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

◆2021年中國對外文化貿易額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圖為在2021年廣州文化產業交易會上,參觀者體驗VR遊戲。 (資料圖片)

據悉,文化貿易涵蓋了國際文化產品與服務進出口,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國文化貿易規模穩步增長,結構不斷優化,技術標準「走出去」步伐加快,有力帶動文化產業提質升級。中國的影視劇、網絡文學、網絡視聽、創意產品等領域出口迅速增長,中國進口的優質圖書、影視劇等文化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中外文化交流互鑒持續深入發展。此外,網絡遊戲等數字文化領域亦已具備一定的全球競爭力,中國主導制定的手機(移動終端)動漫標準、數字藝術顯示標準等也被確立為國際標準。

美英德等國位居出口市場前列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文化產品進出口額1,558.1億美元、增長43.4%,文化服務進出口額442.2億美元、增長24.3%。從中國文化貿易對象目的地來看,出口市場中,美國、英國、德國、法國、荷蘭和日本位居前列;進口市場主要有德國、法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家。中國對外文化貿易規模穩步增長,結構不斷優化,已形成以一般貿易為主的貿易格局,帶動了文化產業提質升級、外貿結構不斷優化。

此前,商務部、文旅部等2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包括支持數字藝術、雲展覽和沉浸體驗等新型業態發展,積極培育網絡文學、網絡視聽、網絡音樂、網絡表演、網絡遊戲、數字電影、數字動漫、數字出版、線上演播、電子競技等領域出口競爭優勢。推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促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賦能文化產業和貿易全鏈條,帶動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數字化運營能力。發揮綜合保稅區政策功能優勢,支持開展「兩頭在外」的數字內容加工業務,研究完善監管模式,鼓勵企業為境外生產的影視、動漫、遊戲等提供洗印、譯製、配音、編輯、後期製作等服務。

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增至6.5萬家

據繆沐陽介紹,十年來,全國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從3.6萬家增長到了6.5萬家,年營業收入從5.6萬億元增長到11.9萬億元。截至2021年末,全國共有旅行社4.2萬家,A級景區1.4萬個,星級飯店8,771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逐步凸顯。

◆曾伯克父青銅器群追索回國後早前在湖北展出。(資料圖片)

另外,5G、大數據、AR/VR、人工智能、超高清等數字技術已在文化和旅遊行業廣泛應用。線上演播、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發展迅速。文化和旅遊業態融合、產品融合、市場融合,旅遊演藝、紅色旅遊、鄉村旅遊、文化遺產旅遊蓬勃興起。已建設15個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115個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243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10年來逾1800件(套)海外文物回歸祖國

中共中央宣傳部24日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金瑞國介紹,1,800餘件(套)海外文物「遊子」回歸祖國,文物成為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金名片」。

金瑞國介紹,類型豐富、主體多元、普惠均等的現代博物館體系基本形成,全國備案博物館6,183家,免費開放率91%,年度舉辦展覽增長144%、接待觀眾數量增加119%。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56項,中外聯合考古漸成規模,跨國文物保護合作扎實開展,文物進出境展覽異彩紛呈,流失文物追索返還亮點頻現,1,800餘件(套)海外文物「遊子」回歸祖國。

此前,國家文物局相關負責人曾提到,流失海外中國文物是中國文化遺產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文物的聚散回歸,與國家治亂興衰息息相關,緊緊牽動中華兒女心弦。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流失文物的搶救與保護工作,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執法合作、司法訴訟、協商捐贈、搶救徵集等方式,成功促成了300餘批次、15萬餘件流失海外中國文物的回歸。僅2019年就有1,000多件文物回歸。其中,2019年11月,港澳地區知名愛國工商界人士何鴻燊將圓明園馬首銅像正式捐贈國家文物局,隨後馬首銅像被劃撥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回歸原屬地,為其百年回歸之路畫上句號。

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達5058處

另外,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文物保護力度持續加大,保護狀況有力改善。金瑞國稱,已完成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石窟寺等專項調查,公布兩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數達到5,058處,國保、省保、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分別增加115%、58%、88%。長城、大運河、絲綢之路、傳統村落等重大文物保護工程相繼竣工,預防性保護、系統保護積極推進。數以萬計的館藏珍貴文物、重要出土文物得到搶救修復,文物安全嚴防嚴管嚴打嚴治長效機制健全完善,打擊文物犯罪、查處法人違法、整治火災隱患取得重要成果,文物安全形勢總體向好。

近年流失文物回歸(部分)

◆2019年8月,國家文物局和公安部密切合作,將流失到日本的一級文物曾伯克父青銅器組件成功追索回國。

◆2020年12月,旅日華僑張榮無償捐贈給中國國家文物局的天龍山石窟佛首回歸祖國,2021年佛首回歸原屬地。

◆2021年7月,中國成功從美索回12件文物藝術品,含6件珍貴文物,後劃撥西藏博物館。

◆2021年12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居民蘇珊娜·芙拉圖斯向中國捐贈的兩尊明代陶俑正式入藏上海博物館。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