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有前海現代服務 中有河套科技創新 東有沙頭角旅遊消費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以中英街為核心標誌的沙頭角區域,是深港海陸直接接壤區,隨着香港「北部都會區」項目的推進,深港新一輪合作發展迎來關鍵機遇。8月23日,深圳市鹽田區正式發布《加快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建設的實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面向深港釋放產業空間超過500萬平方米,新增就業崗位5萬個,新增年旅遊人次超千萬,形成千億級旅遊消費產業集群。在深港口岸經濟帶上,將會形成西有前海現代服務、中有河套科技創新、東有沙頭角旅遊消費三大深港合作平台並駕齊驅的新格局。
根據《方案》規劃,總面積約26平方公里的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將聚焦「旅遊+消費」主體功能,整體構建「一核引領、四區聯動」的空間發展架構,打造國際跨境旅遊首選目的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特色引領區。其中,「一核」是沙頭角跨境免稅消費核,「四區」涉及鹽田港國際航運樞紐區、鹽田海鮮街漁港風情體驗區、東部華僑城生態休閒度假區、梅沙黃金海岸旅遊區。
三方面創新突破 提振深港商貿市場
鹽田區委常委、副區長曾堅朋介紹,《方案》圍繞基礎設施、空間載體、制度規則、文旅產業、商貿消費等方面,規劃了「實施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工程、實施空間載體提質工程、實施制度規則銜接工程、實施文旅品牌塑造工程、實施新型商貿引領工程」五大重點工程,提出30項重點工作任務,全力推動合作區建設。
向港人提供發展機會和優惠政策
曾堅朋表示,《方案》創新突破點共三個方面,一是堅持深港合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在經營空間、行業准入、就業崗位、住房保障等方面探索制度創新,全面深化與香港的合作,促進深港兩地產業互補合作,向香港市民提供發展機會和優惠政策,吸引更多香港青年在合作區就業創業。二是突出改革開放引領制度創新。聚焦營商環境優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公共服務緊密合作、香港居民就業生活便利化等領域,全面深化與香港的務實合作。三是聚焦旅遊消費打造深港合作新平台。規劃建設「一程多站」的精品線路和旅遊載體,提升濱海旅遊度假國際影響力,提振深港商貿市場,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沙頭角口岸年底重建 定位為純旅檢
為提升口岸和碼頭的深港客運樞紐功能,織密合作區對外公路和軌道交通網絡,深圳正全力推進沙頭角口岸重建工程,預計今年年底開工。沙頭角口岸重建後定位為純旅檢口岸,近期按照4萬人次/日通關能力進行建設,預留遠期通關能力10萬人次/日改造空間,由深方統籌深港口岸建設,以類似西九龍站口岸和新皇崗口岸「三維空間」的方式劃定港方管轄區、將相關物業提供港方使用,而土地和物業的所有權仍由深方持有。
「智慧口岸」將疊加商業功能
據鹽田區前期辦主任何召新介紹,沙頭角口岸重建工作,採用國企統籌投資、複合開發利用的重建模式,打造創新便捷高效的「智慧口岸」。在查驗模式方面,將爭取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無感通關」的創新通關模式。重建後的沙頭角口岸,在充分保障口岸通關功能的基礎上,疊加國際旅遊服務、國際化特色消費中心及交通樞紐三大功能,這也是國內口岸首次提出疊加大型商業綜合體的做法,將為深港合作提供重要的承載空間。
具體包括,積極對接香港「雙城三圈」發展規劃,建設服務深港及粵東濱海旅遊的一站式國際旅遊服務中心,滿足旅遊諮詢、票務辦理、體驗展廳及紀念品銷售等功能。口岸樞紐商業綜合體規劃「跨境櫥窗」、「口岸便利」、「深港精粹」及「潮燃無界」四大商業主題,涵蓋免稅商店、有稅零售、保稅商品、餐飲、休閒娛樂、超市、服務配套等商業業態。預留部分商業面積,以租金讓利或委託港方運營、聯營的方式讓利,吸引港方品牌,發揮港方商業運營優勢,延續中英街「港貨、港味」的商業特色。
擬連接地鐵站 推動港北環線延伸對接
同時,通過立體慢行系統,口岸可快速連接軌道8號線沙頭角站。爭取軌道18號線西延至沙頭角口岸,推動港方加快香港北環線向東延伸至沙頭角口岸,促進深港東部軌道無縫對接。爭取深鹽第三通道列入市級交通規劃,推動完善香港至沙頭角口岸道路交通,開設合作區聯通大灣區城市的客運線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