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日有幼童染疫病徵惡化導致嘶哮症,在今年初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肆虐期間,全球多地也錄得多宗染疫幼童患上嘶哮症個案。美國今年較早前有研究指出,5歲以下因染疫引發嘶哮症的病童留醫比例高達12%,不排除新冠病毒較其他呼吸道病毒,可導致嘶哮症病徵更嚴重。專家亦建議家長及時為幼童接種新冠疫苗,以獲得更好保護。

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團隊研究前年3月到今年1月不足5歲染疫兒童的資料,發現75名出現嘶哮症的病童,其中81%個案在Omicron變種流行期間錄得。疫情前患有嘶哮症兒童中,只有不足5%需要留醫,但這批染疫兒童住院率卻達到12%,其中一半都需留醫深切治療部。所有病童接受其他病毒測試,只有一人鼻病毒檢測呈陽性,說明他們的嘶哮症幾乎都是染疫所致。

多倫多醫護人員為幼兒接種新冠疫苗。(新華社)

6個月大至3歲發病最多

嘶哮症通常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引發,導致兒童喉嚨及聲帶腫脹發炎。由於幼童氣道狹窄,氣流難以通過,病童咳嗽或呼吸時就會發出沙啞渾濁、類似嘶哮的聲音。嘶哮症多發生於年幼兒童身上,尤其6個月大至3歲之間的幼童發病風險最高。

威斯康星大學醫療中心兒科傳染病專家亨德森指出,幼童感染Omicron變種引發嘶哮症,相信是因為該變種相較原始毒株,更容易感染上呼吸道。由於幼童呼吸道尚未發育完全,接觸少量病毒即會感染,氣道收縮程度也較成人更劇烈,以致出現嘶哮症狀。

對於需留醫的嘶哮症重症病童,醫生一般使用類固醇地塞米松治療,地塞米松也是治療染疫病童的主要藥物。部分重症病童呼吸困難,還需使用霧化器或腎上腺素緩解病徵。波士頓兒童醫院研究團隊首席專家布魯斯特認為,出現嘶哮症的染疫病童留醫比例較未染疫病童更高,治療所需藥物劑量更大,或意味新冠病毒相較其他病毒可引發幼童更嚴重的嘶哮症。

輕症居家自癒 呼吸困難需就醫

亨德森解釋稱,多數嘶哮症並不危險,部分輕症病童可以居家自癒。但幼童若出現呼吸困難等明顯病徵,尤其是氣促氣喘等情況,就要考慮及時就醫。多數幼童病徵在接受治療後24小時即可緩解,留醫約3天可以出院,病徵完全消失則需要約一周。

醫學專家強調,幼童防疫的最佳方法依然是接種疫苗,對於暫時無法打針的幼童,專家建議身邊人為他們打造防疫保護層,即是家長、教師或年齡稍大的兒童都接種疫苗。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引導幼童勤洗手,避免觸摸眼睛、嘴唇及鼻子等,最大限度降低染疫風險。

美保供應量 訂購逾千萬劑幼兒疫苗

美國和加拿大現時已將新冠疫苗接種年齡,擴大至6個月至5歲以下的嬰幼兒,疫苗供應是否足夠備受關注,避免重演在新冠疫苗推出初期的供應嚴重不足情況。美國衞生部表示,已向全美各地提供多達270萬劑幼兒專用疫苗。

多倫多公園搭起臨時接種中心。(新華社)

衞生部發言人指出,衞生部除了已運送270萬劑幼兒疫苗外,並正安排另外100萬劑準備付運,足以應付各州份的需求。他強調聯邦政府已額外訂購至少1,000萬劑,確保供應充足。

加拿大的幼兒疫苗供應則曾出現短缺,曼尼托巴省共有逾7.6萬名5歲以下幼童合資格打針,然而該省首階段只提供約1.5萬劑疫苗,結果只能首先為患有其他疾病的幼童,以及原住民幼童接種,以致許多合資格幼童均無法打針。

幼童免疫系統脆弱 專家:有針應及早打

據美國醫學專家表示,幼童的免疫系統較脆弱,由於兩歲以下幼童不適合佩戴口罩,治療新冠的口服藥亦未獲批准對12歲以下兒童使用,疫苗成為保護幼兒避免染疫並引發重症的最重要工具,因此家長應及早讓年幼孩子接種疫苗。

各國紛紛加快為嬰幼兒接種。圖為墨西哥接種中心。(路透社)

新奧爾良兒科傳染病專家索科爾表示,數據顯示美國近月愈來愈多幼童感染新冠病毒、住院及死亡個案比例亦持續上升。事實上,這趨勢早在今年1月病毒變種Omicron BA.1高峰期時已出現,這段期間幼童染疫住院人數,較去年變種病毒Delta成為主流毒株時期大增4倍。也有專家指出,幼童的身體處於早期發育階段,當病毒入侵他們肺部時,他們容易患上嘶哮症,冠狀病毒亦會增加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這些慢性病可能會永久影響他們的生活。

明尼蘇達州兒科醫生喬米洛則認為,若在新冠病毒仍然流行時,家長不讓幼童打針,會令幼童染疫機會大大增加,健康甚至生命均受到嚴重威脅,幼童感染個案上升,亦增加病毒出現變異的風險。

上月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則顯示,為孕婦接種新冠疫苗,可降低新生嬰兒因新冠引發重症的風險,該研究還發現在懷孕20周後接種疫苗,產生的保護效果最好。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