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副司長兼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主席卓永興(右)昨日率領跨部門官員會見傳媒講述打擊衞生黑點計劃。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老鼠橫行街頭、發泡膠箱堆積街道、隨處棄置垃圾臭氣熏天等都是市民難以忍受的環境問題,特區政府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昨日宣布推動「香港新市容」全港清潔運動,由明日開展為期3個月的打擊衞生黑點行動,並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成立19支夜間防治鼠患流動隊、加強清理發泡膠箱,及增設閉路電視打擊非法棄置垃圾等,着力清理分布於全港18區的663個衞生和街道管理黑點。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副司長兼工作組主席卓永興表示,該計劃的三大工作重點,為重點打擊衞生黑點並強化日常清潔工作、加強宣傳教育及社區參與,以及加大執法力度,有需要時還會考慮修改法例。他強調,有關的工作會持之以恒,各區民政處、地區人士及之後將成立的18區地區服務關愛隊伍,將成為地區的「監察網」,督促政府工作。

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於上月6日宣布由卓永興出任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主席,藉高層督導及統籌加強部門協作,切實排解困擾市民的環境衞生事宜。

卓永興昨日率領跨部門官員會見傳媒講述打擊衞生黑點計劃。他表示,首階段由周日開始為期3個月,着力清理全港663個街道和後巷衞生、鼠患、非法傾倒建築物廢料、冷氣機滴水等衞生黑點和街道管理黑點,尤其會重點打擊其中逾300個垃圾棄置黑點。據資料顯示,663個黑點當中,單是大埔便佔134個,為18區之最。

訂新綜合鼠患指數

特區政府同時會在街道、街市、後巷、垃圾收集站、公廁、郊野公園、公共屋邨等全港4,000個地點加強日常清潔及移除大型物件的力度,在排水渠和污水渠做預防性清潔,以及提速拆除危險或棄置招牌。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記者會上表示,鼠患被列為工作組重點處理的問題,特區政府已設立19支夜間防治鼠患流動隊,使用新技術、工具和鼠餌,提高滅鼠成效,例如廣泛應用「T型鼠餌盒」,有助提升老鼠咬鼠餌次數,同時會制訂新的綜合鼠患指數,更好評核滅鼠工作的成效。

洽內地回收發泡膠

針對發泡膠箱堆積街道的問題,謝展寰表示,疫情下運輸鏈中斷,政府會加強執法及本地的回收能力,「目前發泡膠的回收的數量,已由以往只能回收處理不足1公噸,提升至每日能回收處理11.5公噸」,特區政府亦會與內地部門探討允許將經消毒的發泡膠運回內地重用。

房屋署署長王天予表示,該署會加強巡查垃圾站,並按需要在垃圾站或雜物站增設閉路電視,打擊非法棄置垃圾,本月亦會開始在全港191個公共屋邨開展加強版「清潔大行動」,邀請業主、租戶及承辦商加強清潔。

卓永興強調,以往各部門分工不清晰,工作組已理順部門之間的權責,建立標準運作模式,把工作分配給各部門在地區持續執行,市民投訴時必定會有部門「接波」。工作組會於3個月內督促各部門制訂KPI,估計可於今年10月內完成有關工作。

擬修例加強阻嚇力

根據現行法例,在採取行動時往往遇上困難,工作組會檢視相關法例,有需要時會考慮修改,以增加執法效率及阻嚇力。卓永興強調,街道清潔必須有賴全港市民的配合和努力,呼籲大家投入這個影響自己生活環境,以至影響香港國際形象的清潔洪流,以行動體現對香港的熱愛及顯示香港人的素質。

今年10月,工作組會開展第二階段的改善市容工作,重點美化公共空間、改善街道設施和優化園林建築。卓永興舉例說,有些地方例如深圳的「景觀建築」(Landscape Architecture)就令人賞心悅目,香港未來要達到最少相同程度的景觀建築。

制度僵化缺監管 環境衞生陷七困

(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劉明)本港不少地區的衞生環境欠佳,政府多年來先後推出清潔行動,但衞生黑點持續存在。香港文匯報訪問了滅蟲專家,以及立法會議員和區議員,他們點出了目前處理環境衞生存在七大問題。其中,專家認為,滅鼠並非高技術、深學問,新工具自然有幫助,但制度僵化、專業性欠缺及監管不足才是癥結所在,須從用人方面着手才能解決問題;有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則認為現時跨部門權責不清,一些公共屋邨地點更出現「三不管」情況,而舊區後巷雜物堆積,加上「三無大廈」缺乏管理,均令衞生情況長久以來未能改善。他們希望特區政府要做好統籌工作,同時應協助舊廈的私樓業主解決環境衞生的問題。

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會長梁廣源:

問題一:外判制度令滅鼠專業性降低

梁廣源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特區政府有心改善鼠患問題,一定支持,而推行T型鼠餌盒固然是好方法,但其實,無論是老鼠夾、老鼠籠、毒鼠餌等傳統方法,還是新型方法均能有效滅鼠,「關鍵係用啱地方、用啱時間。」

他舉例說,街市後巷用普通毒鼠餌效用不大,「老鼠有新鮮食物殘渣食,點會食毒鼠餌,此處應用鼠餌盒裝新鮮鼠餌引誘。在一些天台、坑渠等老鼠必經之路或老鼠窩附近,老鼠膠已有效,此外要等附近做完清潔,老鼠無嘢食時擺放鼠餌效果更好。」

梁廣源認為以往滅鼠成效低,表面上是方法問題,實質是用人問題。目前,全港18區滅鼠人員有近2,000人,包括1,000多名外判工人,以及數百名食環署滅蟲組人員,兩者在制度上及方法上均存在不足。

他指出,外判制度令滅鼠專業性降低,首先在外判商選擇上,由於食環署採用計分制投標,人手數量是主要參考因素之一,「香港專業滅蟲(滅鼠)公司通常規模較細,僅數十人,無法滿足全港需求,因此中標者多屬大型清潔公司,但呢啲公司又非專攻滅鼠。」

問題二:為省成本 工具非無限制供使用 釀任務式流水作業

梁廣源指出,有外判商為節省成本,鼠餌、鼠藥等材料以及滅鼠工具,並非無限制供工友使用,造成任務式流水作業,「通常係工頭自己出錢購買鼠餌,租用工具,再分配畀各工友使用,如此一來,外判商、工頭都會考慮節省成本,因此喺實際滅鼠操作上難下工夫。」

他舉例說:「點解好多鼠餌膠袋未有打孔便掛出嚟?因為打孔後,一落雨鼠餌就失效,就要更換新鼠餌,就需要更高成本。」

問題三:部分滅鼠人員只做表面工夫

梁廣源強調,前線滅鼠人員除需要提升專業性外,亦應杜絕表面工夫,「我幾次見到有鼠餌盒擺喺行人路同車站牌旁邊,甚至有毒鼠餌掛喺電燈柱上,老鼠點會嚟行人路上食嘢呢?擺明係做畀人睇。我亦見過食環署擺放的鼠餌盒中有膠袋未打開嘅鼠餌,實在欠缺專業性。」

建議:政府加強監管 市民助維護衞生

梁廣源表示,鼠患問題並非一朝一夕或單靠加強監管就能解決,只要官、商、民任何一個環節有問題,就難以解決。他建議特區政府應加強監管,外判公司就無法唯利是圖,而商販、市民都應盡一分力維護環境衞生,「政府外判制度弊端係老生常談嘅問題,外判制度不變嘅情況下,要改善鼠患,最直接應該由政府加強監管,要睇成效。」

他舉例說,私人屋苑聘請專業公司滅鼠,看的就是成效,「做得到先收錢,唔係做成點都有錢收。」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

問題四:部門權責不清 無人處理垃圾

顏汶羽向香港文匯報記者指出,本港環境衞生問題一向被人詬病,要真正解決問題,其中一個關鍵是需要跨部門的協作。他解釋,一些衞生黑點的問題可能涉及不同政府部門,但以往不同部門也會出現互相推卸情況,由於各部門權責不清,結果有關黑點垃圾及其他衞生問題,最終無人負責處理。

問題五:部分屋邨地帶「三不管」

顏汶羽又表示,由於部分公共屋邨的設施由領展管理,其餘則屬房屋署,因此出現一些地帶變成「三不管」,「屋邨打散咗,有啲地帶搞唔清楚係歸領展還是房屋署去負責,結果領展認為唔關佢事唔去理,房屋署又唔理,結果冇人負責嗰度嘅衞生情況。」

建議:制定標準化流程

他指出現時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出掌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希望能統籌及加強各部門的協作,制定一個標準化的流程,去處理不同地區的環境衞生情況,不再出現以往各部門互相推搪情況;至於屋邨部分歸屬不清的地帶,也應集中處理,以免出現遺漏問題。

民建聯深水埗區議員劉佩玉:

問題六:部分地區後巷成雜物堆積地

劉佩玉向香港文匯報記者指出,部分地區有不少後巷,往往成為雜物堆積地點,以深水埗為例,有無牌地攤的販商會將地攤物品包裹放在手推車上,推入後巷存放,「食環署唔係日日去清理,啲雜物長期堆喺後巷,令環境衞生變差,更因而造成老鼠及曱甴為患情況。」

她又表示,一些衞生問題涉及不同部門,也須跨部門協作,「唔止係一啲雜物堆積,亦可能有爆渠問題,除咗食環署,渠務署都要去處理。」

問題七:未顧及部分「三無廈」情況

劉佩玉表示,舊區不少樓宇也沒

有業主立案法團,這些「三無大廈」本身衞生環境差劣。特區政府銳意治理各區衞生黑點,但只着重公眾地點,未有顧及舊廈內部情況。

她指出,民政總署雖一直協助「三無大廈」成立業主立案法團以管理樓宇,但至今仍有不少欠缺法團的舊廈,樓宇內部環境問題無人問津。

建議:食環署等部門加強巡查

她認為要打擊衞生黑點,食環署等部門要加強巡查,且要提升統籌能力,並要前線人員加強執法意識,即時清理後巷堆放的雜物,以免成為老鼠溫床。至於「三無大廈」,她認為特區政府要介入,協助該些一直未有成立法團的舊廈業主,處理環境衞生問題。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