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金秋,全球目光聚焦中國杭州。出席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杭州峰會歡迎晚宴的各國元首、國際組織領導人合影留念的背景是一幅描繪湖光勝景的大型設色水墨畫,名為《西湖景色》。
這幅堪稱西湖「十一景」的巨幅畫作以晚宴舉辦地杭州汪莊為焦點,遠眺雷峰塔,近觀西子湖。畫面上的淡淡煙雲與深綠色的山勢相映,濃淡漬染,群峰層疊,令人難忘。它不但讓外國友人感悟到西子湖的獨特韻味,還令他們讀懂了獨特的中國水墨語言。這幅畫的作者就是我國著名「海派」畫家陳家泠。
1937年出生於浙江杭州的陳家泠是新水墨的開拓者和代表人物,在美術界以「敢變、能變」著稱,繪畫藝術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人物、山水和花鳥畫範疇。他擅長用獨特的方式觀察、感受自然,並在數十年的創作中形成了「清、靜、和、美、真、氣、靈、變」的美學品格,成為了當代「海派」藝術的中堅力量。

上世紀60年代,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的陳家泠師從潘天壽、陸儼少,並汲取了兩位國畫大師的繪畫技巧與靈感。由於長期受到江南文化浸染以及大量吸收中國古代壁畫和外國水彩技法,自上世紀80年代起,陳家泠以打破傳統方法畫荷花而聞名畫壇,形成獨特的「陳氏荷花風格」。
空靈飄逸的淡墨荷花風格雅緻,拓展了中國花鳥畫的審美語境,且向世界傳遞着東方的神韻與溫情。他先以一幅《開放的荷花》轟動畫壇,緊接着又創作了《清韻》《不染》等以荷花為主題的系列畫作;其中,《不染》更榮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銀獎。

陳家泠的創作不拘泥於繪畫作品的媒介和題材。幾年前,這位耄耋畫家受到江西景德鎮陶瓷藝術家和匠人的啟發,將創作視角延伸至瓷器領域。他多次赴景德鎮創作釉下彩等不同形式的瓷瓶作品,並創建了「泠窯」,在瓷畫創作燒制中不斷探尋未知的「窯變」效果。
在陳家泠先生眼中,瓷器是中華民族與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標桿;那麼,作為一名中國藝術家怎能不熱愛瓷器、表達瓷器?憑藉這腔熱忱,80歲的陳家泠在「瓷都」待了一年,共燒造了40隻由4人才能圍合的象徵着和平、豐慶的荷花缸、石榴缸。

陳家泠曾說過:「藝術家要表達這個時代,謳歌這個時代,他的心靈就越能融入時代的情感,他的創作就越有生命的力量。」他認為,藝術家不能止步於享受生活的美好,而是要肩負起發展、弘揚國家文化的使命。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探索與實踐,一直奔忙在創作路上的陳家泠不斷用創新的筆觸勾畫中國故事,致力於將中國國畫藝術推向更高的世界舞台。
(來源:CGT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