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10月19日發表其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有關的公眾諮詢於本月25日開展,包括舉行約30場正式諮詢會外。李家超和管治團隊昨日打響落區為施政報告諮詢的頭炮,第一站就選擇了深水埗這基層社區。其間,他探訪了區內舊樓的劏房家庭、與街坊會面,又和區內多個商舖老闆交流。李家超表示,今次探訪令他在無論房屋、教育、青少年發展、地區美化、少數族裔等問題上都得到重要啟示,對他撰寫施政報告很有幫助。他並期望「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未來的計劃,可以為更多有志向但受制於經濟環境的年輕人創造更多機會和希望,又希望針對整體土地和房屋供應的兩個小組盡快做出成績。未來一段時間,他會繼續落區,聽取市民對施政報告的意見。

行程一 深入劏房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落區聽取民意。圖為李家超到深水埗區探訪居於劏房的基層家庭。 李家超Fb圖片

昨日上午,天文台發出黃色暴雨警告,李家超如期在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等人陪同下到訪深水埗區。他首先視察了區內一幢「三無大廈」,並在樓下入口處詳細了解理大防病毒塑膠門把手安裝情況,隨後探訪了住在舊樓內劏房的基層家庭。

李家超其後透露,他們探訪了即將升讀中二的李同學及他的家人,「李同學說,他最喜歡的科目是中國歷史科,長大後希望可以加入政府工作,既可服務社會,又能報答父母。他還告訴我,自己從小就喜歡小提琴,有幸獲得社區中心資助學習小提琴,近期更加入了管弦樂團。不過,樂器考級費用非常高昂,為了不增加家裏的經濟壓力,李同學學了好幾年小提琴卻一直沒有考級,希望將來一次過報考難度較高的級數,這樣就能節省不少費用。」

基層學生節儉勵志 特首推介跨代脫貧

「我特別感觸的是該名同學自己都很努力讀書,而且亦有音樂方面的興趣,但因為環境和經濟理由,他在這方面很節儉,亦不去報考任何音樂方面的晉級試。這些我們都聽到,這亦正是我們希望在解決跨代貧窮計劃中特別關注的。」他表示,自己向該劏房家庭介紹了「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正制訂的擺脫跨代貧窮計劃。

◆李家超昨日分享李同學向他展示小提琴演奏的片段。網上截圖

「(李同學)媽媽給我的感覺是非常支持(該計劃),亦覺得很鼓舞,(她希望)這個計劃可以幫助他們,這方面我和政務司司長都聆聽到。她提及的一些元素,例如怎樣可以令他兒子在學習和培養興趣方面的一些想法,我們都聆聽到。」他說。

李家超表示,未來推出的計劃,會精準針對特別居住在劏房的初中學生,用心地為每位學生度身訂做屬於自己的成長計劃,包括教育環境、生涯規劃、對人生的願景等,希望計劃協助這些有志向但受制於經濟環境的年輕人,創造更多機會和希望,協助他們向上流,發揮所長。「我們目前希望服務2,000名學生,但這只是開始,我亦同意有擴闊的空間。……若計劃成功,我相信會有更多人參與,所涉及的範圍一定會加大。」

陳國基其後補充,特區政府將於下月開始陸續向大家公布計劃詳情,「我們剛才(探訪)的劏房戶有位小朋友,他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對音樂很有興趣,但礙於其家庭環境有時阻礙其音樂發展,甚至在極端的情況下會埋沒其音樂才華。所以我們這計劃很適合他,除了一些指導外,我們亦會提供有質素的導師教導他音樂,一直培養其興趣,所以是很個人化的,導師會一直觀察。……我們最終目的是希望這些曾被我們幫助的學生在過一段時間、長大成人後,轉過來幫助別人,成為導師。我覺得這是整體社會發展最良好、最美好的方向。」

房屋問題社會關注 成立專組針對解決

針對基層家庭的居住問題,李家超表示:「我們很清楚地告訴(該劏房戶)媽媽和兒子,我們知道房屋問題是社會所關注,……我成立了兩個工作小組,一個是針對公營房屋供應,另一個是針對整體土地和房屋供應的小組。我們希望在這些方面盡快做出一些成績。」

李家超隨後與多間深水埗商舖店主交流,然後到深水埔街坊福利事務促進會長者鄰舍中心,和該日間活動中心內的長者互動,及與30多位地區人士、學生、教師、少數族裔代表會面,聽取他們對政府施政的意見和訴求。他們討論了包括房屋、教育、青年發展、少數族裔、改善地區衞生等問題,還有治安、防火以及環境清潔等事宜。

◆李家超沿途向街坊揮手致意。 李家超Fb圖片

在歷時兩個多小時的落區探訪結束後,李家超表示,深水埗區有大約42萬人口,是一個新舊交融的多元文化社區,街上特色小店和百年老店林立,人情味濃厚。今次在深水埗了解的情況,涉及房屋、教育、地區美化和青年發展問題,亦有一些代表提及希望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等。

他特別提到,自己在房屋問題及青少年發展等議題上都得到重要啟示,同時深切體會基層居民對改善居住環境的期盼,「和街坊聊聊天,了解最基層的生活,令我更有效從根本聆聽民意。」

「我所聆聽到的意見和聲音對於我在施政報告的實質內容都很有幫助。」他表示,自己和團隊未來兩個月會繼續透過參與諮詢會和社區探訪等活動,廣泛接觸不同界別的團體和人士,以多元渠道吸納意見,以制定10月公布的施政報告。

基層學生:感受政府解困真心 最盼擁有自己空間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書蘭、藍松山)李家超和陳國基昨日探訪居住在舊樓內劏房的基層家庭,和即將升讀中二的李同學和他的家人。不少與李同學處於相似人生境遇的青年人和他們的家長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他們認為,李家超探訪劏房戶,反映特區政府有心想改善基層市民的居住環境。他們希望可以盡快改善基層居住環境,為基層兒童的成長創造良好條件,同時希望特區政府有關的行動小組未來能擴大扶持對象,讓更多出身基層但有夢想有能力的孩子擁有光明未來。

快餐店兼職幫補家計 兄妹一張摺枱做功課

「我的夢想是成為警察、中醫師或航天員,但家裏的學習環境卻令我沒有信心。」即將升讀中五、新來港8年的馬同學很希望自己家裏會有個屬於自己的空間,讓他能更專心溫習。

◆馬同學。  受訪者供圖

馬同學一家四口居住在旺角的劏房。由於家庭收入不穩定,年紀輕輕的他已十分生性,會到連鎖快餐店做廚房兼職,幫補家計。由於家裏空間狹窄,他和即將升讀小二的妹妹平時只能在一張摺枱或下架床上做功課。

特區政府日前已成立「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希望幫助更多有志向、但受制於經濟環境的年輕人,協助他們向上流,馬同學期望特區政府能擴大受惠學生範圍,特別加強對新來港同學的支援,幫忙他們趕上香港的課程進度,及為基層學生提供各類型職業教育,讓學生能有一技之長,學以致用。

即將升讀中一的張同學與父母一家三口居住在劏房。張同學的父親張先生說,自己原本在廚房工作,但因患上腎病要每天洗腎而無法再工作,只能靠太太做保安支撐頭家,收入微薄,故在兩年多前已申請公屋,卻感到遙遙無期。而大兒子在福建廈門華僑大學即將升讀大二,每年學費及伙食又要3萬元,家裏只好能慳便慳。

◆張同學。  受訪者供圖

張先生對李家超落區探訪居住在劏房的基層家庭感到很高興,覺得特區政府是很有心想改善基層市民的居住環境。他期望特區政府能放寬考慮健康等特殊情況,加快為有需要的市民安置公屋。張同學亦有自己的願望,她好希望家裏環境更寬闊,自己可以有機會學畫畫、學好英文,「將來可以做個醫生,醫好我Daddy(爸爸)。」

木板房跳蚤咬常失眠 輪公屋八年望快上樓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我的夢想就是投身金融行業。」一家六口在深水埗劏房居住、今年9月將升中一的梁同學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展現出他是一位滿懷夢想的年輕人。惟他居住環境惡劣,木板間房有很多跳蚤咬,導致他時常失眠,影響學習。他在音樂事務處學習色士風兩年多,展現天賦,但因他體恤家中經濟困難,從而決定放棄考級。

他昨日有機會在深水埔街坊福利事務促進會長者鄰舍中心與李家超交流,並向李家超表達了希望特區政府給予青少年更多幫助,包括在就業方向、學業指導等的支援的心願。他引述李家超在交流期間承諾,特區政府未來會持續推出更多支援青年的政策。

梁同學的母親提起兒子時掩飾不住驕傲。她自豪地展示兒子在港期間取得的眾多獎盃:「環境雖然惡劣,但我們的孩子依然可以很優秀。」她一家六口住在一個狹小的空間,環境非常惡劣,而剛出生的女兒尚在醫院,在歡迎家中新成員的同時也擔憂未來會更為擁擠。

她說,正如特首所說,房屋問題在深水埗區尤為嚴重。她相信特區政府會逐步改善,現在已看到今屆特區政府為此而努力,這對於香港來說是極大的好消息。她盼望特區政府未來會用心改善基層市民的生活,讓已輪候公屋8年的他們能盡快「上樓」,讓孩子有更好的學習環境。

獨自照顧病兒難工作 冀提供更多託兒服務

獨自照顧7歲半兒童的陳女士自孩子出生起就開始申請公屋,但到現在仍未有上樓消息。她表示,孩子自小便體弱多病,被醫生診斷出有過度活躍症、兒童抽動症、自閉症,每次服藥後會安靜數小時,之後又會難以自控。

「獨自照顧孩子時常感到力不從心,特別是在疫情下,自己難以找到更多支援,而小朋友亦更缺少活動空間,導致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說到此處,陳女士不由哽咽起來。

她慨嘆道,自己明白「全世界」都在輪候公屋,也看到特區政府有為此而努力,但相信這是個漫長的過程,希望特區政府能優先處理一些具有特殊情況的家庭,為市民排憂解難。

丈夫在內地做小生意的陳女士與6歲女兒蝸居在劏房。由於丈夫在疫情下收入大減,家庭的經濟壓力頗大。陳女士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說,自己有大專學歷,過去有從事電子商貿的工作經驗,奈何要照顧女兒,才無法工作。自2017年尾申請公屋至今杳無音訊,看着女兒只能在狹隘的飯枱上做功課,十分擔心會影響她的學習,「我最希望是能早些上到公屋,並希望特區政府能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託兒服務,讓我可以搵份兼職,幫補家計。」 

行程二 走訪商戶

老闆店員:社會復穩 做生意不再擔心

(香港文匯報記者 藍松山)只要有心,落區途經沿路商舖、街坊互動交流,都可以聽到更多不同階層市民的心聲。香港文匯報記者回訪昨日和李家超交流的部分商舖老闆和店員。他們坦言在香港社會恢復穩定後,做生意不再擔驚受怕,希望未來能加強國安法教育。他們又希望兩地盡快恢復正常通關,讓零售業生意盡快恢復紅火。

◆李家超與邱耀威交流。

李家超昨日與有深水埗「傘皇」之稱的邱耀威傾談了約10分鐘。邱耀威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談到對特首的印象時表示,自己覺得李家超非常親民,容易溝通,願意真心聆聽市民的需求。

邱耀威說,如今香港社會恢復穩定,自己的生意好了不少,再也不用如2019年修例風波時期般擔驚受怕,「(當時)就算開門做生意,都要隨時做好關閉的準備。」

他坦言,不少香港的青年容易受到別有用心者的煽惑,盲目地崇洋媚外,卻忽略了國家自身的發展和強大,對國家未有足夠的了解,故他贊成特區政府繼續加強國安法教育,同時要引導年輕人多讀歷史,特別是中國近代史,看清外國勢力的險惡用心,不能再輕易被別有用心者煽動,令香港再次陷入混亂的境況。

邱耀威希望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能規劃循序漸進地發展舊區,不要倉促將舊樓拆除重建成新商廈,他擔心若如此,不但可能導致物價提高,更有可能令部分貧困市民失去安身之所。

盼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同樣與李家超交流的還有在麵包店工作8年的經理梁先生。梁先生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自己向李家超表示,深水埗區一直以來都存在衞生環境問題,是疫情下的重災區,希望特區政府能加強關注該區的衞生情況。

他期望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着重於基層市民,給予基層市民更多生活上的津貼及保障,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發展的機會,以及為年輕人制訂向上流的具體計劃。他留意到李家超成立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行動小組」,他期望未來能看到成效。

藥房員工吳先生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受到疫情影響,香港許多商舖,包括藥房的生意都非常差,希望特區政府能向這些商舖提供幫助,又表示病人到藥房配藥都要自付費用,希望未來可在藥房配藥時能夠使用醫療券,減低病人的經濟負擔。

冀盡早與內地復常通關惠零售業

被問及對施政報告的期望,吳先生表示,希望特區政府再次派發消費券,以刺激香港經濟,最重要的是盡早恢復與內地正常通關,否則香港的零售業經營或會持續受到影響。

行程三 探望長者

老友記倡重視舊區發展 適宜老中青居住

(香港文匯報記者 藍松山)一眾老友記、學生、少數族裔、地區人士、退休人士等不同背景的人士,在深水埔街坊福利事務促進會長者鄰舍中心和李家超交流。他們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回訪時表示,希望特區政府重視舊區發展,完善舊區便民設施,為年輕人提供更多機會,建立同時適宜老中青居住的和諧社會。

李家超昨日在Facebook發帖,說自己在長者鄰舍中心獲老友記邀請一起玩他們的潮玩「數字棋」。老友記們遊戲時充滿活力,對談間展現出快速反應,讓他感受到活到老學到老的快樂。

◆李家超在社區中心與長者同樂。

其後,李家超和一眾來自不同背景的基層市民交流。陳伯向香港文匯報記者透露,自己向李家超反映,深水埗區有許多長者及傷殘人士在唐樓居住。由於出入只能靠樓梯,對他們造成極大不便。他自己就見過一個需要乘坐輪椅的長者艱難地獨自走上5樓,希望特區政府能夠盡可能地為這些有需要人士提供更方便的設施,包括在有可能範圍內設立扶手升降機等。

他又向李家超表達了對早日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的期望。

唐先生表示,自己在深水埗區已居住數十年,近年來看到越來越多的青年來深水埗開咖啡店及創意商舖,以及在舊區「打卡」,頓覺整個社區充滿了活力。他希望特區政府重視舊區發展,為年輕人提供更多機會,建立同時適宜老中青居住的和諧社會,「我已經一把年紀,希望香港一代勝過一代,讓年輕人對香港重燃希望,則香港的未來就會有希望。」

屈婆婆昨日第一次面對面和李家超交流,覺得對方非常親和,沒有任何架子。她說,自己向李家超反映了劏房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希望特區政府多加留意,不能在出現意外後才補救。

她又說,自己看到今年香港運動員在奧運及各項世界性比賽項目中表現出色,感到非常振奮,希望特區政府未來繼續保持對香港運動員的支持。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