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新冠疫情持續反彈,昨日單日確診逼近5,000宗,是第五波疫情反彈以來新高。一名22個月大染疫女嬰情況嚴重,令人擔憂。專家警告嬰幼兒感染新冠的重症比例遠較青少年和成年人高,與長者同屬高危一族,呼籲家長盡快帶同子女接種疫苗。政府有必要盡快檢視容許3歲以下嬰兒接種疫苗的可行性,並加快引進性價比高的國產新冠藥物,以疫苗、藥物築起更有效的防重症、防死亡防疫屏障,更好地保護「一老一幼」。

目前本港「一老一幼」接種率仍然不足,80歲以上只有不足四成人打了第三針;3至11歲兒童只有約六成人打了第二針,有近三成未打一針。社會一向有錯覺,以為長者的重症風險較高,兒童抵抗力較強,即使染疫亦只是輕症。實際上,根據政府最新統計的資料,第五波疫情涉及嚴重、危殆及死亡個案的年齡分布,截至7月23日,2歲以下嬰兒每1,000宗有1.5宗重症或死亡,3至4歲每1,000宗有1.1宗,5至11歲每1,000宗有0.5宗,比例遠高於中學生群組每1萬宗才有1宗。港大研究團隊曾在2月至4月分析小童個案,發現感染BA.2病毒株,引致腦炎、腦病的風險較流感高1.8倍,進入深切治療部的機會較流感高出2倍。

數據反映,嬰幼兒、兒童是長者之外的高風險群組,政府和家長必須高度重視幼童的染疫風險,加強幼童的防疫保護。

首先,要盡快提升嬰幼兒和兒童的疫苗接種率。疫苗對不同年齡的人群都有明顯的防重症和防死亡作用。今年疫情大爆發的台灣地區,數據顯示兒童接種疫苗可防止七成的重症,台灣已在本月下旬將6個月至5歲的嬰幼兒納入接種範圍。現時本港3歲以下嬰兒仍未允許接種,聯合科學委員會下月初開會討論容許3歲以下嬰兒接種疫苗,政府應在聽取專家意見、參考外地經驗後,迅速填補嬰兒接種的空白。

其次,要採購更多有效藥物、增加特效藥派發的比率,降低重症、死亡率。政府早前已引進兩款美國生產的新冠口服藥,療效良好,只是價格高昂,一個療程需要數千港元。近期只有少於四成染疫長者獲處方新冠口服藥,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質疑比率「低到不可以接受」,促請將派藥率提升至八成以上。

國家藥物監督管理局日前批准首款國產新冠口服藥「阿兹夫定」(Azvudine),臨床結果顯示該藥物對新冠病毒有良好抑制作用,而價格僅為美國藥品的10%。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亦已率先處方由內地藥廠生產的中和抗體藥,對病毒量高的病人非常有效。政府應該以科學態度,本着生命至上的理念,加快引進國產新冠特效藥,為減少、救治危重患者提供更多選擇,亦可減輕政府財政負擔。

特首李家超一連兩日主持抗疫會議,成立由特首監督的「應對疫情指導及協調組」,以應對疫情出現不時變化的情況,有效處理涉及跨政策局範疇的抗疫事宜。李家超強調政府會繼續按照疫情發展和科學數據分析,制訂以最低成本達至最大效益的精準抗疫策略。要實現這個目標,更應普及疫苗接種、增派特效藥,最大限度降低疫情的重症率、死亡率,避免本港要再次採取更嚴防疫措施而付出沉重的經濟社會代價。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