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昨日宣布4年內分階段安排所有本科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巿考察。 教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香港教育大學昨日宣布,在明年9月增設有大灣區元素的必修科,並會在4年內分階段安排所有本科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巿考察,是本港首所將大灣區考察列入必修的大學。同時,該校明年中與內地3間港人子弟學校合作推出「大灣區學校體驗先導計劃」,讓部分學生到內地實習。教大學術及首席副校長李子建昨日表示,相信在香港逐漸融入國家發展下,大灣區內地城巿會成為同學就業選擇地點之一,大學教育及資助委員會亦希望八大加強同學對灣區的了解,教大希望有關安排有助同學擴闊眼界,作最好的就業選擇。

教大昨日舉行記者會,介紹課程的最新發展。考慮到近年越來越多港澳子弟學校落成,在大灣區內地城巿開展事業成為教大畢業生選項之一,故教大會由2023/24學年開始,在課程中加入必修的「跨學院核心科目」,並引入大灣區元素,讓學生更掌握區內的最新發展。

首學年百人先行

教大會分階段安排所有本科生到大灣區考察,2023/24首學年3個學士課程共約100名學生先行;2024/25至2025/26學年推展至4年制及高年級入學課程,涉及學生約1,100人;2026/27學年全面推行至所有學士學位課程,共約1,350人。考察內容會與學生主修的專業知識相輔相成,涵蓋歷史文化、創科、經濟、藝術創意產業、青年創新創業及教育培訓等。

李子建表示,大學將按不同課程內容及要求,安排學生到內地不同地區考察及學習,考察日數亦各有不同,預計費用全免,而隔離所需支出,仍需討論再作決定。在完成考察後,學生需進行小組匯報及反思,佔1個學分。

他表示,有關的考察安排已籌備逾年,獲教資會批准,校方希望透過檢視首年試行,可優化日後的配套支援。

試教港澳子弟校

為協助準教師取得大灣區教學經驗,教大將與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及東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合作,推出「大灣區學校體驗先導計劃」,安排主修教育的學生前赴當地實習,教授中、英、數、體育及視藝等科目。每校將為教大提供4個至6個名額供主修教育的學生申請,體驗為期3星期,學生需在當地觀課、導修、試教以及參與組織課外和交流活動,教大會安排導師觀課及評分,表現理想者將可獲發證書。

李子建解釋,最近許多大灣區的機構研究反映,本港年輕人有興趣到大灣區內地城巿發展,卻不了解當地的工作方式,而大學有責任裝備學生具備多元視野,讓同學未來「知所選擇」。

教大又宣布未來3學年擬推出9個全新學士學位課程,包括「綜合環境管理」、「人工智能與教育科技」,2023/24學年起推「英語研究及數碼傳訊」,以及2024/25學年推「文化遺產教育與藝術管理」。

各大學走進灣區 中大最早助創業

(記者 鍾健文)教大由下學年起在課程加入大灣區元素,而本港部分大學也有類似的安排,以加強兩地合作交流,為學生提供實習體驗機會,提升其競爭力。

教大將安排主修教育的學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試教。圖為香港青年在內地小學擔任教師。 資料圖片

香港中文大學昨日在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該校推出的《2021-2025五年策略計劃》,將環球和內地的拓展定為策略重點,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是重中之重,而中大早於16年前已走進大灣區內地城巿,是香港高等院校中最早的先行者,有最成熟的基地,在「產、學、研」三方面,建立了強大網絡。

中大表示,為鼓勵學生在大灣區內地城巿發展,校方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加強對師生的創業支援;同時又推出「在學·在職計劃」,擴大與業界或公私營機構建立聯繫的本科生教育課程規模。有見首屆計劃反應熱烈,中大現已開始籌備2022-23學年的「在學·在職計劃」,尋找更多擁有共同目標和願景的合作夥伴加入,包括聯繫大灣區內地城巿中的企業,為學生提供工作機會,現時已有多名中大學生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實習。

中大亦正提議設立嶄新的「全球大灣區 2+2」學位課程,讓學生於本地大學及大灣區其他城市大學各讀兩年,同時取得兩地學位,增強大灣區的高等教育實力。

香港理工大學回應本報查詢時指出,將於2022/23學年起設立「創新及創業」本科課程,為學生提供機會到大灣區內地城市考察創業生態,認識當地的創科發展。

理大表示,校方一直透過不同形式,為本科生提供認識海外和內地不同地方的機會,包括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學習的機會,以更好裝備自己,同時鼓勵學生以各種形式認識及了解大灣區的發展,包括修讀與大灣區有關的科目,例如「服務學習」科目。

嶺南大學表示,一向有安排學生到包括大灣區內地城市等地作學術交流活動,同時和不同的內地機構合作,為同學提供實習的機會。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