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疫情持續在高位橫行,衞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新增4,276宗確診個案,包括3,975宗本地個案及301宗輸入個案,連續第六天單日確診逾4,000宗,再多6名患者離世,年齡介乎84至97歲。疫情反彈,市民切勿掉以輕心、麻痹大意,須嚴格遵守社交距離措施;政府更應在防疫能力明顯提升的情況下,加強圍封強檢行動,盡早切斷傳播鏈,推動市民尤其是長者、幼童盡快接種疫苗,並做好防疫人手、設施等準備,有備而戰防範疫情進一步惡化。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日前已經表示,現時疫情仍屬高位,未見回落跡象,預料2至3個星期內單日確診數字會「翻一番」,亦即8,000宗;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更警告,每日確診個案可能重上逾萬宗。 值得注意的是,全港學校呈報524名師生檢測陽性,來自387間學校,11間學校個別班級須停課一星期;另外,再有殘疾人士院舍爆疫,有1名院友及1名員工確診,16名院友須接受檢疫。雖然目前患者絕大多數屬輕症,無出現第五波疫情早期大量重症、死亡及醫療系統不勝負荷的現象,但疫情對長者、學生等防疫力較弱的群體構成不可忽視的威脅,既不利本港經濟民生復常,亦不利本港盡快恢復與內地正常通關,更增加本港調控防疫政策的困難。
科學數據一再證明,即使病毒不斷變種,但接種疫苗是降低重症、死亡的有效手段。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小朋友及長者的接種率並不理想,當中有一定比例至今依然一針未打。他以新加坡為例,指當地過去兩星期每日過萬宗確診,但不論住院人數及死亡人數均較本港少,主要原因是當地做足疫苗接種工作。因此,在疫情反彈威脅下,特區政府必須提升長者、幼童的接種率,親友、家長為長者、 子女安全健康着想,亦應積極支持接種,做到應打盡打,編織更牢固防疫網。
香港的檢測、隔離能力已經大幅提高,檢測效率更快,政府更應密切留意疫情發展,加緊就重點區域發出強檢公告,以盡早識別感染者,盡快截斷病毒傳播鏈。雖然有意見認為,目前發現的個案大多數是輕症患者,圍封強檢成本太高,當疫苗接種率達九成以上或應放棄;但現實情況是本港接種率出現樽頸位,未能顯著提升,為遏止疫情爆發,現時不僅不能放棄圍封強檢,相反要針對性加強。市民亦切勿因防疫疲勞而放鬆防疫,仍要遵守「安心出行」、疫苗通行證、自我快測等防疫措施, 以防病毒在社區傳播。
第五波疫情早期離隔、治療設施不足的慘痛教訓,港人記憶深刻。在中央支援下,如今本港抗疫資源充足完善,有條件做到「床等人好過人等床」。目前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有超過5千名確診者入住,入住率接近六成;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亦指,其他的社區離隔離設施現時處於備用狀態,有需要時可於短時間內啟用3,000個隔離單位。希望特區政府全力管控疫情風險,不打無預備之仗,隔離治療設施要有備無患,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保障市民安全健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