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赫哲族人將魚皮衣製作工藝與現代美術結合,製作出魚皮畫等工藝品,受到歡迎。 作者供圖
◆ 赫哲族的魚皮衣有許多種,包括魚皮長袍、短衫、褲、鞋、圍裙、帽子等等,衣服上的圖案包羅萬有,用魚線縫合、用魚膠黏貼,非常精美。 作者供圖

魚皮很多人都吃過,但魚皮做的衣服,應該很少人穿過。在遙遠的黑龍江,有一個存在千年的神秘民族,名為「赫哲」,族人世代以漁獵為生,食魚肉,穿魚皮衣,用魚皮製品,造就了獨特的赫哲文化,又被稱為「魚皮部落」。傳承千年的魚皮衣,不僅承載了赫哲獨有的精美工藝,更是先民生存智慧的結晶。

赫哲族是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從數千年前開始,世代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的三江平原流域。由於冬季漫長,氣候寒冷,棉、麻等植物無法存活,以漁獵為生的赫哲族就用魚皮製作魚皮衣和被褥等生活用品,因此在歷史上被稱為「魚皮部落」。《山海經》中記載,「玄股之國……其為人衣魚」相信即是說赫哲部落。

五十多條魚 十多道工序

魚皮衣大多是用黑龍江特產的大馬哈魚皮製成,製作一件魚皮衣,大約需要用五十多條魚,有十多道複雜工序,只能手工製作,包括用玉米麵鞣製魚皮、剪裁成布料、縫製衣服、加上紋飾等。製作一件魚皮衣,至少需要兩個月,製成的衣物柔軟、保暖,圖案精美,被視為赫哲文化的重要載體。

不過隨着社會發展,赫哲人早已無需使用魚皮製作衣飾,這項古老工藝也面臨失傳的危機。2006年,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被列為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傳承人尤文鳳,年屆七旬,從小就和母親尤翠玉學做魚皮衣,並希望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設計師王彥傑從魚皮衣特別的款式和圖案中得到啟發,將其應用到旗袍、唐裝等服裝製作中,為此專門向尤文鳳拜師學藝。「85後」青年解永亮,結合現代美術知識,製作魚皮畫,開設魚皮畫廊,深受遊客喜愛。

作為赫哲族獨有的工藝,魚皮衣所承載的不僅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藝術,更是先人面對惡劣環境的拚搏精神和生存智慧。正如尤翠玉同後人所說的,「以前,赫哲族祖先就是穿着魚皮做的衣服,在江上打魚,在山裏打獵,你可不能忘記。」

中華文明五千年,衣食住行都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想了解更多全國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敬請關注團結香港基金旗下「當代中國」多媒體平台推出的《文化新演繹》資訊短片。

作者:郭立新

簡介:以獨特視角展現當代中國的發展趨勢和人情事物,帶領讀者全新感受當代中國。https://www.ourchinastory.com

隔星期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