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於中國空間站擔任重要使命的「問天」實驗艙,北京時間24日14時22分於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預計在13小時後與在軌的空間站實現交會對接。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中國空間站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和「夢天」兩個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五個模塊組成,重量約為100多噸,計劃在2022年完成在軌建造。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艙從文昌航天發射場一飛沖天,宣告中國空間站建造首戰告捷,中國正式邁入空間站時代。同年5月29日、9月20日,以及今年5月10日,天舟二號、三號、四號貨運飛船先後起飛,與「天和」核心艙順利對接,為在軌航天員送去工作、生活物資。

此次發射升空的「問天」實驗艙重達21噸,接近22.5噸重的「天和」核心艙。在空間站中,「問天」實驗艙用途究竟有大?引起眾多航天迷的關注。

上海市宇航學會資深航天科普專家、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陶建中介紹,首先,作為在失重狀態下進行科學實驗的場所,「問天」與核心艙一樣為全密封艙,不受空間輻射影響,內有一個標準大氣壓,以及標準的濕度和溫度,適合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

其二,「問天」實驗艙上設有一個航天員出艙口。如此一來,在中國空間站上就有兩個出艙口,分別位於核心艙和「問天」實驗艙。在核心艙上有個大機械臂,長達10米,與人類手臂一樣,擁有7個自由轉度。「問天」實驗艙上也有個小機械臂,長達5米。兩個機械臂可以配合使用,使得航天員在艙外活動的長度可以擴展到15米。

其三,「問天」實驗艙內有可供航天員睡覺的3個床位,加上核心艙原有的3個床位,建成後的中國空間站,可以同時容納6名航天員一起工作和生活。今年11月,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後,將把3名航天員送到空間站,與先期到達的3名航天員匯合,共同進行為期10天的太空生活和工作。

其四,「問天」實驗艙將成為核心艙的備份艙。目前,中國空間站的姿態調整、對地通訊等操作都在核心艙進行。今後,一旦核心艙遇到故障無法正常工作,「問天」實驗艙將發揮全部備份的功能。

陶建中介紹,此次「問天」實驗艙升空入軌之後,先與核心艙實現軸向對接。預計今年9月再轉位90度,與核心艙構成一個L字形。萬一轉位機構出現故障,可立即啟動機械臂繼續完成工作。這一技術已在天舟三號貨船上得到了驗證。

後期按照節點發射的「夢天」實驗艙,將會如法炮製「問天」的做法,入軌後即先與核心艙軸向對接,再轉位90度,最終實現與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共同構成一個T字形狀。屆時,中國空間站就基本建成。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