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王莉 杭州報道)曾以趣談漫繪的形式呈現中華傳統文化,創作了《莊子說》、《老子說》、《禪說》等漫畫作品的台灣漫畫家蔡志忠在杭州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我自從2009年入駐杭州以來,每天的工作、生活都在這裏。我早就說過,我生於台灣,老死杭州,葬於少林。」他說,未來會扎根杭州,繼續深挖中華傳統文化作為創作內容,計劃要畫超過150本的禪宗故事,希望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一種方式。

見到蔡志忠時,他依舊一身標誌性穿着:灰色禮帽、白襯衫、卡其褲子和一頭披肩長髮。在談到中華傳統文化時,也依舊像個老頑童一般,喜歡用一個個小故事和聖賢語錄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拿破侖曾經說過,東方有一頭雄獅,希望它永遠不要甦醒。但是現在獅子已經醒過來了。文化一定是越古老,人口越多,才越有力量,東方文化如今對世界的影響顯而易見。」
關閉公司鑽研古籍
蔡志忠曾表示,「我始終認為我們生為流着中華血液的中國人,若不關心孔子、孟子,會愧對祖先。」也許正是這種深入骨髓的想法,讓15歲就成為職業漫畫家的他在36歲事業如日中天時,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驚訝的決定:關閉公司,潛心研讀中華文化古籍,並開始從事中華經典古籍漫畫創作。龐大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思想體系,在他的筆下變成生動的漫畫、簡約的人像和淺顯易懂的文字。如今,蔡志忠創作的《莊子說》、《老子說》、《列子說》等100多部漫畫作品,在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26語種版本出版,銷量超過5000萬冊。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首套「漫畫版」中小學傳統文化課程教材中,更是選擇了蔡志忠漫畫中的260個故事編入教材。

能留世的只有文化
「不管你做什麼都一定要知道歷史和地理。我從小就喜歡把歷史跟地理放在一起看,因為歷史不能脫離地理,有了地理才會發生歷史。」蔡志忠說,「文化強國一定是看歷史的。看中國的歷史文化就很清楚,文明程度低的文化一定會被文明程度比較高的文化所融合,無論是古代胡人、鮮卑還是五胡十六國,最後都融入了中華文化。」
在蔡志忠看來,無論是一個時代結束,還是一個人死了之後,能留世的一定只有文化。「就像夏商周留下了詩經,戰國留下了楚辭,再到後來流傳下來的漢賦、唐詩、宋詞等等,唯一留下的就是文化,有文化留下,我們到今天還會背誦『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樣的詩句。」
對於目前兩岸漫畫產業發展現狀,蔡志忠指出:「其實我一直有在強調,內容、內容、內容。但是大部分人都只是在畫故事、畫漫畫,而我只是通過漫畫的手段來表達自己的內容。」他告訴大公報記者,未來他會一直畫禪宗故事,「我的計劃是要畫超過150本的禪宗故事。」
為大公報專訪創作漫畫
早前蔡志忠也曾公開表達過當下兩岸漫畫產業對於中華傳統文化挖掘程度不夠的問題。他說:「中華傳統文化有着不計其數的人物形象和成千上萬個動人故事,有畫不完的題材,它們都可以通過創意轉化成為成功的IP並形成產業,但這一切都要建立在我們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全方位、深層次、多領域開發的前提之上。」當談到兩岸文化市場,蔡志忠說:「台灣市場很小,在大陸我的圖書發行量要多出幾十倍。」更讓他感到自豪的是,在大陸他擁有許多年輕讀者。
對於為何對杭州情有獨鍾,他的回答就如同他的漫畫線條一樣簡單明瞭:「我會老死在杭州。」2009年蔡志忠第一次來到杭州。他說,從飛機上看下來,杭州到處都是綠色的樹,從此再也不捨得離開杭州,同年他的工作室正式落戶杭州。
值得一提的是,蔡志忠專門為大公報此次專訪創作了新漫畫《畫佛》,以示對佛學的熱愛。

大道至簡 作畫做人皆如此
蔡志忠的古籍經典漫畫可以說是很多人的啟蒙讀物,由此開啟了不少人對老莊、對禪宗、對中華傳統文化,甚至於對生命的思考,而蔡志忠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則是大道至簡。其畫作以及人生經歷都體現了這一哲理。

「其實中華傳統文化主要就是儒、釋、道,從《菜根譚》就能看出來,在358篇中,儒家、禪宗、道家思想各佔三分之一。」蔡志忠進一步解釋到,「儒家思想就是人與人的和諧,就像孔子說的,吾道一以貫之,無非忠恕二字。『忠』就是做自己,把自己做到止於至善,『恕』是換位思考,你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兩個都做到極致,這就是儒家思想。禪宗思想是人與心的和諧,道家思想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要向自然學習,上善若水,江海之所以能成為江海,是因為地勢低,所以你地位越高,身段要越低,才能匯聚百川。」
讓自己更優秀 就是善待自己
「您覺得自己的經歷能否給現在的年輕人一些啟示呢?」當記者提出這個問題時,蔡志忠爽快地回答:「我不是名校畢業,也沒有很高的學歷,我只念到了初中二年級,但文化知識可以靠自己學習和體悟。我大概看了30萬本書,看書的速度非常快,現在正在看《世界文明史》。所以年輕人如果要學習,不一定是學我,而是要學精神,學我的學習方法。」
對於當代年輕人的評價,蔡志忠說:「我覺得今天的年輕人和以前所說的『草莓族』(泛指80後出生的年輕人像草莓一樣,儘管表面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卻承受不了挫折,一碰即爛,不善於團隊合作,主動性及積極性均較上一代差。)不太一樣,現在的年輕人很有自己的想法,也敢於為實現夢想而努力和奮鬥。」蔡志忠想告訴年輕人,善待自己的最好辦法就是讓自己越來越優秀。
「天才少年」 三歲思考人生
4歲就立志要做畫家,15歲成為職業漫畫家,36歲在台灣擁有三套房產,實現財務自由的蔡志忠,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一個「天才少年」。
「李昂初二就開始寫《花季》,三毛初二就從全台灣最難考的北一女(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退學,開始流浪寫作,滾石老闆高三就在中華體育館辦演唱會,我也是初二就去了台北,所以從我們的身上都可以看得到,我們都來不及慢慢長大,因為台灣資源太少了。」
「我3歲半就已經開始思考以後要靠什麼為生。一個三歲半的小孩子怎麼會思考將來的人生呢?在今天看來很奇怪,但在我們鄉下一點都不奇怪,因為3歲半的小男生已經篤定他這一輩子要做什麼:鐵匠的兒子已經在拉風箱,農夫的兒子已經在放牛、鋤草。當時我雖然想不出自己到底要幹什麼,但絕對不能一直呆在鄉下。4歲時,爸爸送了一塊小黑板給我,我很愛畫,而且畫得很好,於是就決定只要不餓死,就一直畫到老為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