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帥誠)兒時的記憶,熟悉的味道,經典港產片台詞和場景……奮鬥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的香港青年,不斷接觸、學習新事物之餘,又惦記着香港生活的點點滴滴,常常發揮創意將兩者糅合在一起,打造出刷屏的「爆款」視頻、爭相嘗試的「網紅」產品等,既持續推動香港文化向內地傳播,又收穫屬於自己的成功喜悅。在這裏,香港味道、香港元素和香港經驗都有一批「發燒友」持續支持,創業港青紛紛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各種政策支持下,個人事業得到關注和發展,也為身邊有志北上發展的港青注入正能量,「我們的經歷就是最好的灣區故事。」
土生土長的香港青年陳健榮,在2017年之前從未踏足內地。那時,陳健榮已經在媒體中介行業沉浸了超過10年,即將到而立之年卻感覺個人上升空間越來越小,那塊透明天花板的存在讓他很是困擾。陳健榮不停反問自己「難道這一輩子就這樣過下去嗎?」但邁出一步走向未知領域需要很大的勇氣,陳健榮一直很猶豫。
下苦功融入當地生活
2017年7月1日,《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簽署。儘管規劃還沒有出台,但長年接觸一手新聞資訊讓陳健榮對政策走向格外敏感,他察覺到大灣區可以給港青一個更大的舞台,於是下定決心到內地去。「選擇惠州,是因為我的祖籍是惠州,但我一直沒有回去過。」
第一次創業,陳健榮選擇了最廣為人知的港式奶茶,「想留住記憶中的味道,也想把這獨特的香港味道帶回去。」
新式茶飲市場近年在內地大行其道,但港式奶茶始終在茶飲市場佔據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大灣區內地城市都有很深的香港情結,又同聲同氣,陳健榮很自信團隊出品可以征服街坊。但當陳健榮在惠州扎根,他才發現惠州人不僅說粵語,客家話、潮汕話、普通話都是當地主流語言。為了融入當地生活,陳健榮下了苦功夫,「我剛到這邊的時候普通話講得很不好。現在除了普通話,我也學會了客家話。」
由「講好中國故事」開始
在陳健榮奮鬥在創業路上之時,香港青年張海和歐陽志廣還在大學校園裏學習。貪玩的兩人結識了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剛好那時廣州市網信辦舉辦一個『講好中國故事』的新媒體比賽,幾個朋友頭腦一熱就參加了,最後還獲得了一等獎,就這樣非廣播電視學專業的我們與拍攝視頻結緣了。」
回想起創業項目的起點,張海依然會覺得不可思議。那時,張海抱着玩玩的心態參賽,因為團隊中不止一人來自香港,來到內地讀書什麼都覺得新鮮,什麼都想了解,於是他們就用探索的眼光去尋找廣州老城區的歷史故事,尋找廣州的吃喝玩樂。比賽將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團結在一起,從此張海他們一直「玩」短視頻,直到去年7月份創立廣州粵講粵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和張海一樣,香港青年陳嘉瑞的創業起點也在大學校園。「小時候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銅鑼灣的電影院,電影在我的童年生活佔了很重的位置。」陳嘉瑞說自己從小就有一個電影夢,因此大一時就和室友組建了「時光機團隊」,開始是為了完成課堂作業,後來為了圓大家的電影夢慢慢玩起了短視頻、小視頻的創作。「大三的時候,我們的團隊已經壯大到將近20人。」這為陳嘉瑞畢業後創業奠定了基礎。
當地支持降低試錯成本
2016年,陳嘉瑞與合作夥伴共同創立廣州薪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延續「時光機」的初衷,用影片的方式記錄美好,至今已經打造了《蠟梅》、《反詐快板》、《今夜護你平安》等多個獲獎作品。不過,陳嘉瑞對「爆款」從不強求,他更加看重的是通過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探索出屬於薪傳的長遠發展之路。
「非常感激當時學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WE創空間)。」陳嘉瑞說,資金有限的學生獲得學校提供的物理空間、配套設施和創新創業相關支持,讓創業之路少了很多荊棘。
事實上,不止是陳嘉瑞,張海的粵講粵鳴和陳健榮的軌跡餐飲品牌策劃服務公司,都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大大降低了他們北上的試錯成本,使創業項目在短時間內步上正軌。「很多香港青年都有創業夢,但在香港的成本問題難以實現,沒想到來到內地闖蕩幾年就擁有自己的事業。」陳健榮激動地表示,「我們的經歷就是最好的灣區故事。」正如陳健榮所言,一群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的港青積極拚搏,同時也活躍在各種分享舞台,以自身經歷和見聞,激勵同樣身懷夢想的香港青年,抓住大灣區機遇,開展新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