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無盡意·痕——馮遠繪畫藝術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展覽將持續展出到10月9日。

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一層、二層展廳裏共展出馮遠先生188件作品,分為「尚意人文」「尚技形神」「時史之中」和「有無之間」四個單元,創作時間跨度長達40年,是對馮遠先生創作生涯系統完整的一次階段性總結。觀眾既能欣賞到反映歷史題材的大型史詩性作品《屈原與楚辭》等,又有如「唐宋八大家」等古典詩詞畫意作品,還有以現實生活為靈感創作的《鄉童》《星火》等。

觀眾:屈原之前也是小朋友從書裏,各方面有一個模糊了解,但今天(12日)看到這幅畫還是比較震撼的。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 杜鵬飛:因為這件作品尺幅非常巨大,為了畫這件作品,他(馮遠)是把作品捲起來,畫一段展一段,那麼在過程中想看全貌怎麼辦?馮老師抬着這件作品到地下室車庫把它完全鋪開,才能看一下它的整體。馮遠作為一位藝術家,我覺得(他)具有非常強烈的自覺性,是作品本身,他追求的那種宏大之美、崇高之美的自覺性。

作為主修人物畫的當代藝術家,馮遠認為藝術創作在注重形式、技藝的同時,也與淬鍊思想、陶冶情懷和仁愛之心密不可分,從而呈現出一種主題、藝術、技術合而為一的境界。

當代中國畫家 馮遠:我覺得作為藝術家,他一定跟他生活的時代有緊密聯繫,把你的作品跟廣大老百姓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最初很樸實地反映現實中的人,到最後表達我想表現的人,(達到)這種群體的一種命運共同體的意識。

在活動現場,馮遠先生向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捐贈《香格裏拉遠眺》等共47件套繪畫作品,以豐富和完善該館的現當代繪畫收藏體系。

(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