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特區政府甫上任,就急民所急,響應市民關切,一直努力達成兩地「通關」。香港抗疫約900天后,香港近日正商討擬優化「安心出行」,推出「紅黃綠」健康碼。

11日,香港新增共2863宗新冠確診個案,當中包括2611宗本地確診及252宗境外輸入個案。本地多36宗懷疑BA.2.12.1個案,其中19宗源頭不明;BA.4或BA.5再多19宗懷疑個案,其中6宗源頭不明。454間學校呈報627宗個案,過去7日有234個學校呈報兩宗或兩宗以上個案。

香港第五波疫情出現「不樂觀」反彈跡象,剛上任的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未有坐等疫情惡化,而是主動出擊。

(香港中通社記者 張海德 攝)

他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香港每日新增個案仍在高位,由5月底3位數升至4位,近日維持在3000宗,醫管局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因新冠入院的患者由300多人增至957人,預計很快破千;危殆人數也升至每日8、9個,甚至雙位數字。

盧寵茂表示,要以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如果要改變疫情繼續上升的趨勢,需要做到更精準防疫。

現時的病人大多是在家居檢疫期間發現,政府已決定7月15日起,居家隔離的人士須佩戴電子手環,確保他們不會離開家居範圍。

「安心出行」應用程序未來擬加入「紅碼」和「黃碼」。確診人士的系統會轉為「紅碼」,確保他們不能進入高危活動場所,如醫院、院舍及需除下口罩的場所;境外入境的人會獲發「黃碼」,同樣被禁止進入醫院、院舍及需除下口罩處所。

盧寵茂強調,「紅黃碼」僅識別確診者及要檢疫人士,不具備追蹤功能,其中「黃碼」不影響乘坐交通工具,而「紅碼」不能離開隔離場所。

(香港中通社記者 謝光磊 攝)

政府也正研究如何精準做好檢疫,包括入境人士7天定點酒店檢疫,能否改為局部居家健康監察。

盧寵茂強調,採用「紅黃碼」是基於香港現時的疫情,希望有關制度能盡快推出,承諾不會隨便將市民的程式轉為「紅碼、黃碼」。

香港醫學專家認為,該做法有助精準防疫,也有利於推進香港與內地「通關」。

香江智匯會長周伯展醫生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防疫抗疫只有兩招,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內防擴散就是要找到社區中哪些人是帶有病毒,以及是密切接觸者,然後把他們隔離,才能截斷傳播鏈。「黃紅綠碼就是一個很好的措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針對精準防疫而言,紅黃綠碼是必須的!」 周伯展說,對於日後香港與內地免檢疫「通關」也有幫助,「通關」是要內地認可香港的防疫措施,香港是應該與內地保持高度一致。

(香港中通社記者 許其皓 攝)

民建聯衞生政策發言人、立法會議員梁熙亦表示歡迎,認為相對要到隔離設施的確診者,居家隔離人士的行動自主度較高,認同他們有責任,戴上電子手環,確保不會離開家居範圍,病毒不會在社區擴散。

香港歷經五波疫情,市民難免出現抗疫疲勞,因此,特區政府在嚴格防疫的同時,亦不斷思考如何令防疫措施更人性化。

近期,特區政府與深圳溝通後,深圳已增加每日「健康驛站」名額,並推出「人文關懷通道」。為打擊「黃牛」,7月10日起,深圳「健康驛站」已從早前的「搶號」變成「搖號」。

連串關懷措施推出後,香港「北上」大軍明顯增加,連日來深圳灣口岸出現過關人潮。

11日,中通社記者直擊深圳灣口岸有大批市民排隊,口岸大樓外聚集了大批過境市民,等候檢測結果區域亦擠滿人。

特區政府本周會推出網上預約口岸檢測,但在酷暑時節,有在現場等候的旅客建議政府可加密社區檢測次數,代替離境前檢測。有等候者則認為,深圳改以抽籤方式分配「健康驛站」房間後,現時搶房間全靠運氣,建議還是增加名額更實際。

(香港中通社圖片)

香港入境處有見近日天氣炎熱,已將部分離境大堂臨時改為專用休息區,提供450個關愛座位,讓旅客能在有空調設備的室內範圍等候檢測結果,並提供飲用水給有需要人士。11日起,等候區會提供免費報章供離境旅客取閱。

盧寵茂10日下午到深圳灣口岸視察時對排隊旅客感到抱歉,稱明白現場擠逼,等待過程辛苦,政府會繼續改進。他還稱,會繼續與廣東省及深圳市各部門合作,做好聯防聯控,在不影響防疫下,盡量幫助市民更方便過關,令兩地居民更多互通機會。

雖然香港確診個案現時仍處「高位」,但醫務衞生局局長親赴口岸視察,加上熟知內地情況的他,剛上任即推出與內地高度一致的防疫措施,令不少市民見到「通關」之路上的曙光。

(香港中通社圖片)

輿論評到,新一屆特區政府甫上任,就急民所急,回應市民關切,上述便民利民的「通關」新措施能夠落實,是新一屆特區政府積極務實與內地有關方面溝通協商的成果。

「通關」之路如何走得更穩,才能避免反反覆覆、擾民添亂,考驗的是兩地互信以及特區政府的智慧。

強調施政以結果為目標的新一屆政府,面臨的防疫工作依然艱巨,但「只要求真務實,不急於求成,將大目標細化為一個個小目標,哪怕每天只解決一個問題,持之以恆,必有所成。」

(來源:香港中通社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 蔡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