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王逍)在第五屆中國(國際)小龍蝦產業大會暨首屆江西永修鄱陽湖龍蝦節發布會上,江西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局局長張金保5日接受本網採訪時表示,稻漁綜合種養模式下稻米和水產品品質優良,較普通稻米和水產品價格高,效益明顯,平均每畝增收約1800元(人民幣,下同),大大激發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一些利用率低的低洼冷浸田也得到開發利用,水稻種植面積和糧食產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發布會現場。(記者王逍 攝)

張金保介紹,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可以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提高稻田生產力,實現綠色循環發展。以稻蝦為例,一方面小龍蝦攝食活動可以增加土壤通氣性並增強根繫活力,有利於水稻生長;另一方面小龍蝦的排洩物會分解成無機鹽供作水稻肥料,促使各物質循環向稻、漁兩者都有利的方向流動。據調研,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每畝可節約化肥農藥用量成本30-50元,且水稻稻穗更長、顆粒多、籽粒更飽滿。稻蝦綜合種養模式中,單季水稻產量穩定在600公斤以上,畝產小龍蝦100公斤以上,畝均增效可達1800元以上,綜合效益是單一種植水稻收益的3-6倍,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穩糧增漁、糧漁雙贏」的良好效益。

稻漁綜合種養具有「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穩糧增效、糧漁共贏、生態環保」的優勢。據統計,截至目前,江西全省稻漁綜合種養發展面積約251萬畝,較2020年底增加50萬畝;稻漁水產品產量從2020年的14.76萬噸增長至2021年的20.7萬噸,占養殖水產品總產量比例從2020年5.7%提升到2021年的7.7%。以「江西龍蝦第一縣」永修為例,至今年初,全縣稻蝦種養面積達12萬畝,產量2萬噸,投資10億元的「中國·稻蝦鄉里」項目正在有序建設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良好態勢已然形成。永修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袁揚勇介紹,小龍蝦產業吸納了大量城鄉居民、脫貧戶、退捕漁民就業,超過10萬人通過土地流轉獲益,土地流轉從每畝400元提高到700元,養殖畝均增收3000元,轉業漁民在每年90天的捕撈季中,人均收入高達4萬元,形成了「共同參與、共享紅利、共謀發展」的良性生態,全縣稻蝦綜合種養發展蔚然成風。

此外,近年來隨着鄱陽湖、贛江流域全面禁捕,大水面「三網」全部拆除實行人放天養,水產養殖空間不斷受擠壓,基本養殖池塘面積在逐漸萎縮,目前,全省水產品穩產保供壓力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壓力。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的發展,拓展了漁業發展空間,緩解了穩產保供壓力。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