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永淦)運動可以鍛煉人們的意志和毅力,無論是健全運動員或殘疾運動員,只要立下目標勇往直前,圓夢奧運不是遙不可及。黃曉盈和梁育榮就是憑着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永不言棄的信念,書寫各自奧運的夢想。他們表示自回歸以來,特區政府對運動員的支持和投放的資源有增無減,令他們有信心可以在體壇繼續發光發亮,為自己的體育人生再添絢爛的色彩。

體院投放更多資源 黃曉盈放心在體操界發展

香港「體操天使」黃曉盈(Angel)的運動員生涯,就如同香港這廿幾年一樣歷盡高低起跌。她是香港第一位打入奧運的女子體操運動員,又創下以其名字命名的平衡木動作,然而高峰過後,一次訓練時受重創,導致左膝四條十字韌帶斷裂,令她的運動員生涯響起警號。不過,Angel秉承着香港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康復後繼續在體壇發光發亮,今年更以34歲之齡獲得世界錦標賽入場券。問及生涯中還有什麼目標想要達到,Angel雙眼再次發出光芒:「我覺得自己的潛力還未完全發揮出來!」

◆黃曉盈曾出戰倫敦奧運。 資料圖片

Angel小時候與家人移居澳洲,在當地學習體操,10歲時回流香港,即成為港隊主力。回想當時,她也坦言光陰似箭:「我1998年返回香港,好順利考入香港隊,之後再入體院,不過當時港隊規模及實力不似現在般成熟,在體院只是很短時期,大約隔了10至11年左右,到2010年才再獲體院納入精英項目至今,所以我可以說是經歷了整個項目的高低起跌。」

自回歸之後,特區政府對運動員支持有增無減,Angel亦深感慶幸:「始終在傳統觀念上,運動員不算是很有保障的職業選擇,政府、體院給我們投放愈來愈多資源,自自然然會令大家更加放心繼續玩下去,亦是這個行業可以持續發展下去的主因。」

◆黃曉盈(右)感激政府投放更多資源支持運動員。 資料圖片

2012年之前,香港從未有體操運動員達到參加奧運的標準,小時候視李小鵬及程菲等名將為偶像的Angel,當時以跳馬為主項,並與男將石偉雄一同打入倫敦奧運,為香港體壇寫下里程碑。儘管該屆比賽她在女子全能最終排名第52位,但她在平衡木自創踏板前空翻180度轉體上木的動作,獲國際體聯認可及命名為「黃曉盈跳」,令Angel名留青史。

克服嚴重傷患重攀高峰

可是好景不常,到了2015年,Angel在日本備戰亞錦賽時,於練習中失手,導致左膝前、後、左、右四條韌帶斷裂。當年28歲的她,在體操界已是老將,這次重創令她肯定錯過2018年里約奧運。正當全世界都以為她的運動員生涯已告終,Angel再次充分展現不屈不撓的香港精神,經過5個月輪椅生活,「天使」終於再於平衡木上展翅。今年3月,她更以34歲高齡,在體操世界盃多哈站平衡木決賽,為香港贏得歷來首面平衡木銅牌。這面銅牌亦助她獲得較高排名,從而獲得10月世錦賽入場券。

◆黃曉盈克服傷患重生。 黃曉盈Facebook圖片
◆黃曉盈在世界盃多哈站奪得銅牌。 體操會圖片

在運動員生涯尾聲,堅持奮鬥的Angel仍能綻放光芒。見慣風浪的她,被問及還有什麼目標想要達到時,只是淡淡然說:「到了這個階段,很多想做的都做到了,想起自己由跳馬轉到平衡木發展,開創了另一個項目的潛能,自問在平衡木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無論難度、動作編排及發揮各方面,所以自己目標就是想在最重要時候,發揮自己應有水平,到時候,獎牌就自然會來到。」

受助精英資助先導計劃 梁育榮安心投入訓練

在香港當職業運動員有一定難度,作為殘疾運動員,就更加是難上加難。去年為香港第五度出戰東京殘奧的硬地滾球名將梁育榮坦言,若非政府不斷投入資源,自己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仔,絕不會有現時這樣豐富的人生經歷。

◆梁育榮在殘疾運動項目精英資助先導計劃協助下,可專心投入訓練。 殘奧會圖片

梁育榮因為患有先天性多發性關節彎曲,小時候已經常出入醫院。他曾於訪問中談及自六歲懂事後,曾因自己與別不同感到自卑。1997年回歸時,梁育榮只有13歲,但這段時間因為被同齡小朋友嘲笑,令他失去自信,甚至不敢外出見人。直到自己在體育課接觸到硬地滾球,才找到人生方向。「球在我的手上,我喜歡放去哪裏就放去哪裏,一切由自己掌握。在球場上,我視自己為普通人,就如普通人般做每一件事,發揮自己所長。」

重拾自信的梁育榮2002年加入港隊,2004年到雅典第一次參加殘奧,在個人賽及雙人賽(拍檔劉恩賜)拿到兩面金牌,2008年再於北京殘奧得到銀牌。不過到2012年倫敦殘奧卻空手而回,幸好當時未有放棄,兩年後北京世界錦標賽,再拿到個人賽及雙人賽(拍檔劉慧茵)兩面金牌。走出低谷之後,梁育榮到2016年里約殘奧,克服身體不適的問題,再贏個人賽金牌。

◆妻子施珊珊親手為梁育榮掛上獎牌。 香港殘奧會圖片

梁育榮記得,2004年一面殘奧金牌只有6,000港元獎金,他當時將部分獎金買了人生第一部電腦。「我最初接觸硬地滾球時,資源的確不太多,最記得是2015年前,體院還沒有固定場地,我們每次練習都要開車將球、輪椅及其他裝備運來運去。」不過隨着政府對體育界愈來愈重視,殘疾運動員地位也愈來愈高,行政長官2017年施政報告提出推行殘疾運動項目精英資助先導計劃,提供額外撥款為殘疾精英項目建立更系統化的支援,同時為運動員提供全職訓練機會及直接財政資助,令他下了改變一生的重大決定:「我是傷殘人士先導計劃第一批受訓的運動員,正式轉為職業運動員。其實在業餘時期也考慮了很久,因為當時已排了幾年公屋,轉做全職就會超過了入息限額,但與家人思前想後,考慮到既然有固定薪金,就可以安心放棄正職,全心投入訓練。」

◆梁育榮深受Fans歡迎。 香港文匯報記者黎永淦 攝

巴黎殘奧成終極夢想

他慶幸當時選對了方向:「回看這個決定,當然沒有後悔,即使犧牲很大,但老實說,如果要一直有正職在身,日間工作晚上訓練,心態完全不同,自己技術上也很難再有突破。」全心投入運動員生涯之後,梁育榮在國際舞台繼續屢創佳績,去年東京殘奧,甚至獲當時擔任教練的妻子施珊珊親手掛上獎牌,但他自言還有心願未了:「東京殘奧與劉慧茵合作拿到雙人賽銀牌,但我們最想要的是金牌,巴黎殘奧是我們的終極夢想!」年屆38歲的梁育榮又透露,自己還想再打多兩至三屆殘奧,當有日退下來,便可能會轉任教練,想以自身經驗繼續報答香港體壇。

◆梁育榮已把目標放到巴黎奧運。 殘奧會圖片
責任編輯: 于丁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