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正亮
王正亮,在父親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初中已接觸玄學,後得佛法老師傳授陽宅風水及文王卦。直到2013年,通過禪定悟出與際遇相應之姓名學,依此因緣,公開奧秘,望有緣人得到裨益。
所謂時也,命也。唐德宗寵信宦官,讓他們有機會掠奪百姓的財物。而當時的太子李誦,姓名五行為丙辛,則被安排了兩位官員王叔文及王伾陪伴讀書及下棋。
由於王叔文是下級官員出身,懂民間疾苦,而王姓名「辛」金乃實務主義者,會審時度勢,於是明白影響未來的執政者是非常重要的,加上太子李誦的李姓是丙火,自然「丙辛合化水」,除了投契外,化水即懂得體恤他人。
故能體恤愛民,加上兩位王姓的官員進入了太子的內卦,自然成了心腹,可惜「辛」在身體部位屬「管道」狀性的器官,即血管、大腸、小腸、呼吸道 等。公元804年,甲申歲,甲木代表頭,申中有庚壬戊,庚甲沖剋,頭部有病,而姓名內的辛金令庚金化退變辛金,即腦血管,受強木「甲」反剋便形成中風,而影響的腦區域是負責語言區,致不能說話。因而永貞革新,有心無力,最終隨着王叔文被處死而宣告徹底失敗!
而歷史實況如下:
唐德宗寵信宦官,貪得無厭的宦官便想盡辦法來盤剝百姓,不擇手段地掠奪財物。他們設立了「宮市」,派太監專門到宮外採購宮裏需要的東西。這些太監看到他們需要的貨物,只付給百姓十分之一的價錢,強行購買。後來,索性派了幾百個太監在街上瞭望,看中了就搶走,叫做「白望」。
還有一些宦官在長安開設「五坊」,五坊是專門替皇帝養雕、養鶻、養鷂、養鷹、養狗的地方。五坊裏當差的太監,叫做五坊小兒,這批人吃飽了飯不幹正經事,專門向百姓敲詐勒索。
那時候,太子李誦住在東宮,由兩位官員王叔文及王伾陪伴讀書。太子讀書之餘,喜歡下棋寫字。而王叔文和王伾,一個是個好棋手,一個寫得一手好字,於是他們倆就經常在東宮陪太子讀書下棋。
王叔文是下級官員出身,多少了解一些百姓疾苦,他趁跟太子下棋的機會,向太子反映外面的情況,太子聽到宦官借宮市為名在外面胡作非為,大為不滿。有一次,幾個侍讀的官員在東宮議論起這件事,太子氣憤地說:「我見到父皇,一定要告知這件事。」
王叔文說:「我看殿下眼下還是不宜管這些事。如果壞人在皇上面前挑撥離間,說殿下想收買人心,皇上懷疑起來,殿下很難辯白。」太子猛然醒悟說:「沒有先生提醒,我很難想到這一點。」充分反映了「辛」金的特質:懂審時度勢!
從此,太子對王叔文更加信任,王叔文認為德宗已是暮年,太子接替皇位是遲早的事,就私下替他物色朝廷中有才能的官員,跟他們結交。沒想到過了一年,太子得了中風病,說不出話來。年老的唐德宗為此事急出病來,貞元二十一年(西元805年)正月二十三日,德宗去世,時年64歲。二十六日,太子李誦於太極殿即皇帝位,是為順宗。
順宗即位前,已因中風而不能說話,所以不上朝堂處理國事,唐順宗不能說話,只得靠原來在東宮伴他讀書的官員王叔文、王伾來幫他處理朝政。王叔文明白自己力量不夠,不便公開掌握朝政大權,只好請一個老資格的官員韋執誼出來做宰相,自己當一名翰林學士,為順宗起草詔書。他和韋執誼、王伾相互配合,又起用了劉禹錫、柳宗元等一些有才能的官員,這才把朝政大權抓了過來。
王叔文掌權後,第一件要做的就是整頓宦官欺壓百姓的壞風氣,他替唐順宗下了一道詔書,免了一些苛捐雜稅,統統取締了宮市、五坊小兒一類欺負百姓的事。這個措施一實行,長安百姓個個拍手稱快,一些作惡多端的宦官卻氣歪了臉。
王叔文又對財政制度進行了改革,歷史上稱為「永貞革新」(「永貞」是唐順宗的年號),王叔文大力度的改革,自然觸犯了掌權的宦官。宦官頭子俱文珍認為王叔文的權力過大,便以順宗的名義解除了王叔文翰林學士的職務。
不出一個月,俱文珍又勾結一批擁護他們的老臣,以順宗病重不能執政為由,由太子李淳監國,又過了一個月,太子正式即位,這就是唐憲宗。
順宗一退位,俱文珍等一批宦官立刻把王叔文、王伾革職,貶謫到外地去。第二年,又處死了王叔文。「永貞革新」不到一年就全盤失敗,那些支持王叔文一起改革的官員也受到了牽連。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