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梁淑貞、攝影組報道)第五波新冠疫情反彈,傳播力更強的Omicron新變種病毒橫行,「願檢盡檢」、「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顯得更重要。現時市民去社區檢測中心接受核酸檢測,24小時內收到結果,等候時間較長,檢測化驗業界表示,有空間提速至12小時。

圖:招彥燾(前左)和何稼農(前右)介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流程,認為可縮短至12小時完成檢測。

大公報記者近日走進檢測承辦商化驗室,直擊核酸檢測三部曲,包括樣本收集、提取核酸、複製病毒作核酸檢測的操作過程。承辦商認為,可仿效內地在流動採樣站旁設流動火眼化驗車,省卻運送程序,以加快化驗結果發出時間。

現時19間社區檢測中心由九間承辦商營運,《大公報》早前向各承辦商發電郵,查詢核酸檢測時間及哪些步驟可提速。承辦商之一的「相達生物科技」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招彥燾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他的團隊每日早午晚共三次收集樣本送往化驗室,化驗室24小時運作;核酸檢測過程約需4小時,若呈陽性需覆核,檢測時間多一倍即至少8小時,「烹飪節目主持煮一碟餸好順暢,時間好短,但同時煮一萬碟餸,焗爐時間固定,但各工序堆疊,可能出現工序不協調,不能說8小時一定完成,但12小時內可以做到。」

政府應加強污水陽性地區檢測

招彥燾說,政府自2020年11月設立社區檢測中心,允許各檢測商採「混檢」方式做核酸檢測,即取數個樣本管的少量液體混合檢測,如結果呈陽性,工作人員要從大堆樣本管中找回該數支樣本管,單管做覆檢程序。他的化驗所每日可檢測3萬個樣本,今年2月疫情高峰期,用盡人力確保檢測流程順暢,檢測量增至3.5萬個,陽性比率高達15%,要從堆至天花板高的樣本管中尋回數千支樣本,相當費時,加上有同事確診,部分樣本未能「即日清」,為加快檢測,曾有10天放棄「混檢」,全部做單管檢測。

身兼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客座副教授的招彥燾表示,核酸檢測化驗有三部分的工序,包括採樣、核酸提取及病毒複製,保存液可確保受檢者的細胞RNA(核糖核酸)在運送期間不受損,亦會將病毒分隔,降低運送時的傳染性。化驗室工序由登記樣本開始,工作人員在生物安全櫃將保存液轉移至核酸提取盒;接着是提取核酸步驟,將蛋白質或鼻液等雜質去除,平均30分鐘可提取到96個樣本的核酸。

招彥燾說,他利用香港大學醫學院學者選取的新冠基因片段為引子研發的核酸測試試劑,已在化驗所執行超過100萬次核酸測試,準確度非常高。試劑的引子及熒光物質在核酸測試PCR機內隨着病毒擴增或複製,「將新冠病毒撈出來」,需時75至90分鐘。

2021年1月,政府在佐敦預約封區檢測48小時,不少市民不滿封區時間太長。招彥燾說,檢測可在24小時內完成,他當時建議政府針對目標大廈做圍封強檢,之後晚上7時圍封大廈,以翌晨7時為目標解封,在12小時內完成檢測。他認為,現時核酸檢測量只佔其化驗室檢測能力的20%至30%,政府應在污水呈陽的地區加強核酸檢測,及早發現個案。

收集樣本頻密度影響檢測速度

相達生物科技顧問何稼農表示,採樣站若配合兩部流動化驗車,進行核酸提取及病毒複製,可省卻運送樣本時間。但本港新冠核酸檢測化驗室須設置生物安全櫃、提取核酸及病毒複製三個區域,化驗所、試劑及儀器逐項向政府申請認證,需時3至6個月,若引入新方法需等至少9個月。

香港醫務化驗所總會主席李偉振表示,社區檢測中心的優勢是批量檢測,成本較便宜,受檢者若是為了出行需要檢測結果證明書,或封區檢測,可選擇快和貴的檢測方法。他說,核酸檢測的標準時間為3.5至4小時,但每日收集樣本送往化驗室的頻密度也影響檢測速度和成本,「有些情況難以受控,例如市民幾時來檢測,如等齊20個樣本送去化驗室一次,成本效益好差。」

李偉振認為,24小時內發出檢測結果的時限,絕對可以縮短,12小時完成檢測已經不簡單,工作人員要小心點算樣本及核對資料,太趕時間恐會增加出錯風險或犧牲質素,因此要考量作出平衡。

多個口岸採快速核酸檢測 一小時有結果

檢測新冠病毒的方法,除了常規核酸檢測、快速抗原測試,還有新一代的快速核酸檢測。今年3月起,快速核酸檢測已在本港多個陸路口岸應用,跨境貨車司機以及前往內地或澳門的旅客,在口岸免費進行快速核酸檢測,一至兩小時內有結果,時間較常規核酸檢測快,準確度較快測高,成本價貴數倍。

今年3月1日起,各陸路口岸有專人為跨境貨車司機進行快測,結果呈陰性才可進入內地。為進一步提高檢測準確性,3月20日起陸續以快速核酸檢測取代快速抗原測試。目前有兩間檢測承辦商提供服務,其中「相達生物科技」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招彥燾對《大公報》表示,常規核酸檢測要3至4小時,快速核酸檢測省卻提取核酸的步驟,鼻液及人體蛋白質等雜質留在保存液內,用直接溶解法將核酸打開,放入試劑進行檢測,45分鐘有結果,準確度約95%。

檢測成本難降至內地水平

「相達生物科技」顧問何稼農表示,以每日檢測500名司機計算,每個快速核酸檢測試劑連同部分化驗成本約80元。至於社區檢測中心的常規核酸檢測,2020年時本港只能引入美國及德國的試劑,成本昂貴,第一代檢測費高達1500元,隨着本地成功研發試劑及各地檢測量增加,現時試劑成本由50元至250元不等,但未計採樣及化驗等人手的薪金及化驗所租金。

據悉,內地圍封檢測的單管檢測投標價20元人民幣。香港醫務化驗所總會主席李偉振表示,內地採用「混合採樣」,採樣時即場將10名市民的樣本混合在一個採樣管,如結果呈陽性,會要求該10名市民再到採樣站採樣。

本港則採用「混樣」,每名市民獨立採樣後,樣本送到化驗室才由人手將數支樣本混合,同時保留獨立樣本;當檢出陽性個案,再用獨立樣本覆核,不必市民再次採樣。

李偉振說,內地人口多但感染率低,大量檢測成本較低,採用「混合採樣」時間可較快,本港的做法、人手及租金等成本較高,不能降至內地價錢。

新冠檢測Q&A

Q:核酸檢測(PCR)如何找出新冠病毒?

A:新冠病毒基因由三萬個單元密碼鏈組成,針對新冠病毒的獨特位置選取約100個基因片段做核酸檢測試劑的引子,可精準測試出新冠病毒。

試劑的熒光引子只黏附基因片段內的新冠病毒,「將新冠病毒撈出來」,唯一點熒光不能被儀器讀取,必須將病毒複製至千萬倍或億倍,至熒光信號出現,才可確定是陽性個案。如果基因片段內沒有新冠病毒,不會被熒光黏附,用PCR機做40次複製仍無熒光信號,便是陰性。

Q:陽性病人病毒量有高低,CT值是指什麼?

A:CT(Cycle Threshold)是複製的次數,進行核酸檢測時,要將新冠病毒複製,每一次複製會令病毒倍增。起初病毒量低,要複製多次,例如36次,才可見到熒光信號,是為CT值高;相反,起初病毒量高,複製次數較少,例如15次,已可見到熒光信號,是為CT值低。

Q:核酸檢測、快速抗原檢測(RAT)及新一代快速核酸檢測準確度有何分別?

A:核酸檢測是新冠病毒檢測的黃金標準,有一粒新冠病毒也可檢測出來,準確度100%。快速抗原檢測較高病毒量,相當於檢測病毒量CT25至CT30,準確度約為85%;當達到CT30以上的病毒量,快速抗原檢測便無法檢測出來。新一代的快速核酸檢測,準確度約95%。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