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聶曉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普天同慶。特區政府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擔重旗」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負責統籌多項涵蓋康樂、體育、文化藝術的大型活動。活動能夠成功舉辦,有賴康文署內不同部門同事上下一心、排除萬難。康文署6名分別來自文化、體育和康樂組別的職員近日向香港文匯報分享他們對香港回歸25周年,以及籌辦慶祝活動的感受,其中不少人於1997年前已加入康文署,除了有多次參與籌備慶回歸活動的經驗外,更見證着香港特區的成長和特區政府服務的不斷改進。他們均期望透過一系列慶祝回歸25周年活動與市民連繫在一起,一同感受歡愉氣氛。他們各自以照片及一句說話,透過香港文匯報送上祝福,願祖國富強昌盛,更會努力為港增光添彩。

康文署於今年6月至10月推展「花悅滿城」計劃,讓市民欣賞色彩繽紛的園林景點和造型優美的花藝擺設,感受慶回歸的熱烈氣氛。(康文署供圖)

文化範疇

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文博發展回歸以來一直與時並進

自香港回歸祖國以來,香港藝術館每5年便會舉行特別的大型展覽,包括1997年的「國寶──中國歷史文物精華展」、2007年展出《清明上河圖卷》的「國之重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展」等,與市民分享喜悅,同時宣傳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

1996年加入政府的莫家詠,今年已是第六次參與慶祝回歸活動,她感嘆時光飛逝,轉眼間香港特區已成立四分之一個世紀,並慶幸自己能一路見證香港自回歸以來在文博發展上的轉變和突破,自己在過程中有不少得着。

適逢今年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香港藝術館帶來了「想識·賞析中國山水畫」和「走進巴洛克──卡波迪蒙特博物館珍藏展」,兩個展覽將藝術糅合了現代科技,將傳統紙本山水畫及意大利的藝術瑰寶重新演繹,改變欣賞藝術的方式,為市民帶來耳目一新的「沉浸式體驗」,就如置身於畫中一樣,同時代表香港的文博發展自回歸以來一直與時並進。莫家詠表示,籌備大型展覽本來就不是易事,而在疫情影響下,展品運送、布置展覽和溝通方面也遇上不少前所未有的挑戰,幸好團隊上下一心,最後成功開展,市民引頸以待的反應亦為團隊帶來滿足感。

她指出,香港有着獨特的歷史背景及地理優勢,再加上祖國一直以來的大力支持,絕對有條件發展成為重要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藝術館多年來與國際各大博物館亦合作無間,建立堅實網絡及信任,相信必定能為中外交流及香港的文博發展迎來更多突破。」

圖書館高級館長(管理及推廣)周麗珊:「圖書館節」將閱讀融入生活

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也是香港公共圖書館成立60周年。周麗珊由圖書館助理館長做起,至今正正25年,曾任職圖書館不同的職位見證圖書館的發展和變化,獲益良多。

25年來政府的服務不斷改進,周麗珊在圖書館的工作亦日趨多元化,見證一個又一個的里程碑。她舉例說,以前較多讀者到圖書館使用服務,近年就多了讀者使用網上服務,「現時的推廣工作不單要在圖書館內推廣服務及閱讀,更要『走出去』舉辦不同類型的外展活動,以吸引不同年齡層的讀者,讓他們認識圖書館的新服務及使用電子資源。」

周麗珊其中一項主要工作是籌辦「圖書館節」,是康文署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的活動之一,同時慶祝圖書館成立60周年,藉此鼓勵市民重拾書本,將閱讀融入生活。

今年「圖書館節」以「喜閱同行六十載」為題,於10月至11月在中央圖書館展覽館及35間分區圖書館舉行,並提供網上節目予讀者欣賞,活動規模比以往大。周麗珊期望透過於中央圖書館展覽館舉辦的藝術科技展覽,以多媒體互動裝置讓市民置身其中,感受圖書館在時代下的演變,以及透過分區圖書館舉辦的同樂日令市民回味於圖書館成長的點點滴滴,重新把圖書館與市民連繫在一起。

周麗珊指出,籌辦慶祝回歸活動的意義十分重大,非常興奮能夠參與其中,一同將喜慶氣氛帶給全港,又祝願香港繼續安定繁榮,邁步向前。

高級經理(音樂節目)常凱珊:《爵樂引力》音樂會寓意文化發展生生不息

常凱珊加入康文署文化事務部17載,目前在文化節目組音樂節目辦事處主責籌辦古典樂、中樂、爵士樂及世界音樂等各類音樂節目。音樂能夠讓生活節奏急促的都市人放慢腳步,享受生活。除了邀請具知名度的海外樂團或演奏家來港演出外,該辦事處又透過不同方式支持本地藝團及為青年樂手提供演出機會,令市民欣賞到精彩的表演的同時,培養及提高市民對音樂的興趣。

今次慶回歸的主題是「砥礪奮進廿五載 攜手再上新征程」,常凱珊指出,這不僅標誌着香港在過去取得的豐碩成果,亦期盼未來大家同心攜手,勇於接受挑戰。康文署於本月24日舉辦的「爵士·樂」系列:《爵樂引力》音樂會正貼合上述主題,兩位爵士音樂界泰斗羅尚正和包以正與一眾生力軍攜手獻技,同台合奏。音樂會不但為回歸慶典帶來一場極具視聽之娛的饗宴,也有着新舊交融及傳承意義,更寓意本地文化發展機遇處處,生生不息。

常凱珊坦言,受新冠疫情影響,籌辦節目困難重重,市民能夠欣賞實體演出的機會大減。適逢近日疫情受控,又即將踏入特區成立25周年的大日子,多元化的音樂節目成為慶回歸活動的不二之選,讓市民大眾能透過動人旋律,一同感受歡愉氣氛。

體育和康樂範疇

總康樂事務經理(綠化運動)戴婉君:盼天公作美 「花悅滿城」最佳面貌示人

加入政府逾30載,戴婉君想起在1997年有幸參與在沙田運動場舉行的「萬鴿慶回歸」活動,令她感到興奮不已。戴婉君現時的工作主要是領導同事為康文署轄下大大小小場地添置特色園林景點及花藝擺設,以推展慶祝回歸25周年活動「花悅滿城」,她同樣感到榮幸和興奮。

雖然因疫情關係,團隊在籌辦有關活動時遇上各種新難題,包括在物流運輸和挑選花種上面對不少挑戰,以及天氣不穩定等,但戴婉君表示,康文署同事一如既往上下一心,迎難而上,最終讓慶回歸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戴婉君認為,特區政府舉辦一連串慶祝特區成立25周年活動,讓市民大眾參與,共同感受慶回歸的熱烈氣氛,有助凝聚人心。她與策劃團隊近日到各區主題園圃巡視時,遇上不少市民一家大小到場遊玩,亦有攝影發燒友到場為精美展品留倩影,反映活動深得民心。

康文署為「花悅滿城」園景美化工作注入紀念回歸的元素,讓市民欣賞色彩繽紛的花海和花牆同時感受慶回歸的歡愉氣氛,她特別推薦以「魅力都會」為主題的中西區海濱長廊──中環段的花海及花牆,以及大埔海濱公園的七色夢幻花海。她希望天公作美,各區「花悅滿城」的主題擺設能以最佳面貌示人,讓市民在優美的綠化環境中慶祝特區成立25周年。

總康樂事務經理(香港東)關仲偉:「歡樂公園 Happy@Parks」多元化

1997年7月1日,「萬鴿慶回歸」活動在沙田運動場舉行,時任康文署一級康樂體育主任的關仲偉在場協助,與市民一同仰望約一萬隻來自內地的信鴿在運動場盤旋一周後向北飛翔,寓意香港回歸祖國。25年過去,關仲偉已成為總康樂事務經理,帶領團隊統籌康文署一連串的「歡樂公園 Happy@Parks」系列活動,透過舉辦不同活動和遊戲,為全港各區公園使用者帶來更多遊園樂趣,感受公園的活力和歡樂氣氛,讓市民分享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的喜悅。

關仲偉指出,25年來香港社會發展一日千里,機遇處處,康文署亦推陳出新,推出多項新猷滿足市民的康樂需要。「歡樂公園 Happy@Parks」活動由6月至12月在荔枝角公園、天業路公園、維多利亞公園、大埔海濱公園、啟德車站廣場及香港動植物公園舉行,是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的活動之一。

「歡樂公園 Happy@Parks」活動十分多元化,期望不同年齡、階層及族裔的市民都能樂在其中,盡興而歸。每項活動均設特色主題,包括遙控車同樂、嬉水活動、寵物訓練示範及護理資訊、體驗在公園露營、接觸新興飛盤運動及花卉導賞及繪畫,並安排了一系列配合主題的工作坊及攤位遊戲供市民參與,為公園注入活力之餘,亦為市民帶來別開生面的遊園體驗。

總康樂事務經理(社區體育)馮偉權:「電子虛擬運動」結合智能技術體育設備

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是全民共慶的大日子,康文署「全民運動日」是慶祝活動之一,主要目標也是全民參與。馮偉權主責社區體育事務,每年的「全民運動日」是他組別的重點項目。今年的「全民運動日」也有新點子,主題運動是「電子虛擬運動」,這並非純粹的電子遊戲,而是結合智能技術和體育設備,讓參加者在虛擬場景中進行運動,增加趣味性之餘,亦能收運動之效。

馮偉權今年已屆退休之齡,並將於7月1日前離任,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慶祝活動是其告別作,他希望藉活動讓全體巿民一同感受共慶回歸的喜悅。雖然未能與同僚一同工作至活動完結,但他十分榮幸能夠參與其中,為特區慶祝活動一盡己力,並祝願祖國富強昌盛,香港繁榮安定。

「全民運動日2022」將於8月7日舉辦,當日康文署將開放大部分康樂設施供巿民免費使用,並在轄下18區指定場地舉辦多項免費康體活動,以響應國家的「全民健身日」,向巿民推廣普及運動的訊息,至今已成為市民「一齊做運動」的日子。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