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慶全、李思穎、彭子文)從影47年的任達華,以精湛演技於電影《歲月神偷》中飾演為生活拚搏的補鞋匠榮獲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華哥不但工作態度專業,為人亦親切友善甚受歡迎,這位香港「親善大使」近日特別走了一趟香港獨特的景點石板街,再落石塘咀坐電車,街坊們都主動熱情跟他打招呼閒聊,更加要求合照說要好好珍藏,令華哥感受到香港人這份人情味,數十年一直沒有改變。風雨同行數十載,香港有許多值得珍惜的回憶。回歸後的香港更得到祖國的支持,渡過一關又一關。

趁着香港回歸祖國紀念日臨近,任達華選擇重遊石板街。

華哥於香港土生土長,兒時經歷過「無嘢食」年代,亦經歷過制水年代,在他印象中,當年祖國已很關顧香港市民,制水時有「東江水」供應,雞蛋、蔬菜等物資源源不絕供應來港,甚至香港的基建和電訊設施,也是有賴祖國的開拓,國家一直在關顧着香港!

當然沒上一代人的刻苦努力,為我們香港拚下基業,也沒有今時今日的香港,所以有時在街上見到年紀大的長者,華哥寄語年輕人要更加多給予關懷:「如果沒有爺爺嫲嫲一代他們付出的一切,也不會有今日的香港,沒有祖國的支持,香港不會繁榮至今,所以大家要孝順父母,懂得感恩。」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華哥也有特別的感受,他曾於2019年演出過中國電影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當中演一位香港鐘錶師傅:「我由細到大都好守時,所以手錶對我好緊要,因為我好重視時間;就在零時零分零秒,一分都不差,回歸剎那升起國旗,真的好感動,感覺我們終於話畀人聽,我們是中國人!」

推薦坐電車感受浪漫

任達華對電車路線都好熟悉。

華哥趁着香港回歸祖國紀念日臨近,選擇重遊石板街(砵典乍街):「這裏有百多年歷史,我會用『凹凸』兩個字去形容,因為是我們中國人以磚頭用手慢慢砌出來,這一凹一凸也告訴我們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向前;石板街也同時見證了我們香港人的歷史、愛情、辛酸故事以及發生過的變遷。」在凹凸石階的石板街上,華哥自己也留低了很多電影的故事:「電影《文雀》就在這裏拍了好幾場戲,在石板街地下,一雙高跟鞋的『咯咯』聲,透過我的相機,見證了我和林熙蕾眼神交流的愛情故事,高跟鞋『咯咯』聲響的氣氛,令故事更加迷人。」華哥感覺石板街這條分段長長的舊街道,就如香港的縮影,不單有中西餐館、理髮店,也有綠色一排排的小攤檔賣傳統舞獅和「福」字的公仔掛飾,中西文化匯合,記載我們香港人的愛情故事和有趣的香港人與外國人的交友故事,全部都印證在那裏:「所以全世界所有朋友來香港,第一站我大力推薦來這裏打卡,感受香港之地,感受一下歷史的見證,感受越來越繁華,越來越有味道的香港。」華哥在石板街遊逛,並非走馬看花單單拍兩幅照片,他有走進特色小店細緻欣賞,也有細味跟街坊的人情味,大家聊着疫情下生意如何挺過,街坊都待他像相識很久的朋友般親切,華哥說:「香港人就是這麼的親切待人,這也就是中國人包容的美德!」

任達華特意挑選在茶餐廳接受訪問。

華哥第二站到了石塘咀坐電車:「以前我也經常坐電車,很多愛情故事都會在這裏發生,因為最早期的電車由石塘咀經灣仔、銅鑼灣、北角、鰂魚涌到筲箕灣,坐一轉要個多小時,一對情侶坐地鐵好像太過拘謹,又會有很多對眼望着,但坐電車兩個人並排而坐,個多小時一邊欣賞風景一邊絲絲細語最為浪漫。」他與太太琦琦的愛情故事又是否在電車上發生?華哥沒有娓娓道來,只笑說:「我就無啦!沒什麼特別,我是越簡單越好,也只是浪漫送花吧!」

回歸祖國25年來,華哥跟香港人同樣經歷過九七金融風暴、零三年沙士,甚至現在全球正面對的新冠疫情,但華哥一樣樂觀做人,將難關一一跨過:「過難關是辛苦,但要先做運動,人才會清醒,想事情才會有正能量。像今次的疫情,我要去工作就先要隔離14天,回來又隔離14天,看似在浪費時間,而這反而給我安靜14天,靜下來的時候可以於網上學畫畫,於網上學一些從來不去做的事情或者不懂的事情,我一共隔離了6次,等同隔離了一百多天,我就是堅持着自己的想法,不去想不好或負面的事,永遠向前望,多做運動增加正能量,以最佳的精神和狀態去學習。」華哥覺得香港人的精神也正正如此:「香港人好有忍耐力、好努力、好有堅持、好識得轉彎、也好包容,這些都是香港人的特質。香港亦充滿衝勁、有衝擊力和創造能力好強,所以大家都要珍惜香港,縱然香港有好多難關要過,也都一定能過夠渡過,放心!我自己在香港長大到現在,一關一關其實好易過,你慢慢過,像《歲月神偷》裏面,難關過了半個,再遇難關再過就是個『佳』字,也就像心臟在跳動,總有高低,這也才是人生,有時跳得高會跌得快,但亦不好太平穩,要平穩向上,要有正能量。」華哥不諱言自己人生中都有過最低潮:「但我樂觀,好易過到,應該說我是easy going(隨和)的人,覺得實有辦法去解決的,每個人的路可能是12345的去行,而我不會指定自己所行的路,我可能是35421、23145、42351不同的方向,這方面,女兒的想法與我很接近,她也是很樂天,充滿正能量。」

擬「演而優則導」拍香江之美 正構思香港情懷特色電影

對於香港與內地共融,華哥首先提到最近已設立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有不少文物會在港展覽,他希望未來可以再有多些不同地方的文物來港展出,讓香港人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變遷有更深刻認識,從而增加文化修養。雖然香港是個彈丸之地,而華哥則是個愛運動之人,不少香港人其實跟他也一樣喜歡做運動,所以要是多些內地運動員能夠來港交流,也是別具意義,能帶動到香港成為充滿活力的動感之都。

任達華感恩香港得到祖國的支持,渡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冀港片融合內地資源創雙贏

提到自己的老本行,華哥表示現在遊走大灣區也只需數小時車程,着實很方便:「待疫情好了以後,電影文化上可以作出更多交流,例如年輕導演可以多往內地看看,重慶、四川也有不少好地方。」華哥說,內地給我們很多資源,像廣東話可在大灣區通用,電影也可以用廣東話拍攝,這個政策已很不錯:「其實祖國已有很多很好的東西放在我們眼前,得靠我們自己去創造更多新事物,祖國地大物博,要拍冰川,可以去長白山,要拍沙漠在北京附近已經有了,要拍大山有泰山,險嶽山嶺或綠色山脈有張家界和黃山,不過論動感的山有香港的太平山,所以無論去哪裏拍電影,都要多些互動。」

華哥明白到香港雖然資源不足,但香港電影從業員從來都是專業得不得了,效率又高,既然已很有水準,只要多與內地交流,無論工作上、題材上、拍攝的景物上便可更多元化,達到互相提升的目標:「香港電影有東方荷里活之稱,全因香港也有很多美景和其他東西是不可取代,香港的橫街小巷都吸引到不少荷里活鉅製,甚至小型製作也走來香港城市尋找一份動感,尋找『冷巷』中的浪漫,這也是香港特別、特色之處,我夠膽講我去過世界各地,也沒一個地方有香港這麼美麗,那麼有層次和味道。」

回顧香港電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最為蓬勃,最大特色的功夫片及槍戰片風靡全球,他認為現世代也可以利用新媒體,將昔日的槍戰片、功夫片甚至香港愛情故事、科幻故事的特色帶動出來,再融合內地互相扶持,從中對自己不斷要求、不斷創造,畢竟內地資源豐富,近年帶動到電影知識上和機械運用上進步神速,有很多值得香港學習的地方,因此希望內地與香港導演跟演員之間能夠多作交流,互相緊密合作,即使香港這麼細的地方,仍然能做到電影、電視甚至音樂上的交流中心,他深信香港絕對有這創造能力,可又再一次由香港起飛出發去到世界各地,發揮到中國的特色。

盼香港充滿生命力創造力

華哥未來有想過演而優則導:「其實我一直有想過做導演,也快是時候了,我計劃好一年之後,已構思好想拍一部香港深層次情懷特色電影,因為香港太靚了,等同我常掛在口中的『凹凸』,就那樣拍一部代表香港街道上的愛情故事,這一定是個最美的故事!」

任達華以水墨畫描繪出「凹凸」兩字。

華哥對香港電影業充滿期待,對於香港未來同樣祈盼滿滿:「想見到一個充滿創造力的香港,便要大家要繼續為香港努力,要繼續腳踏實地,注滿正能量和熱誠;祖國實在幫了香港好多,在最困難時期在任何地方也幫助了很多,所以香港人要珍惜香港!香港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地方,只要有生命力就可以一步一步向前行,能夠有祖國強大的支持,香港定會越來越好!」

父女遊走內地 認識中國歷史

任達華當年拖着女兒在天安門廣場留影。

華哥到過世界各地去拍電影,他本身也愛周遊列國,然而卻從沒想過移民,一直以香港為家,他帶笑說:「我有石板街嘛,但唔緊要,去外地的可以將外地好的東西吸收再帶回來,像大學生去外地,學到好的事物吸收了就返回來香港再研發創造,變成另一種好東西再帶到世界給其他人看,這世界便可以不停地轉,所以創作能力要靠年輕人,故要讓他們去放眼世界。」華哥的女兒任晴佳今年已經17歲,長得亭亭玉立比他還要高,女兒目前在港讀書,會否往海外留學見識,他得讓愛女自己去決定,不過從小到大他都會向女兒講解中國歷史,女兒也喜歡聆聽,他也讓女兒從小四處走走,曾經帶過女兒參觀天安門,北京奧運時也帶她去行水立方,認識一些中國歷史:「這對小朋友是好事,讓他們放眼世界多學習新事物,之後回來再去創造,這是最好的!」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