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子京)中央政府昨日任命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特區政府主要官員;當日下午,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新班子與傳媒會面,感謝中央人民政府對他和他的管治團隊的信任和支持,強調新團隊多元團結忠誠,將積極有為提升施政效能。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表示,中央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後,第六屆特區政府的領導班子在體現「愛國者治港」大原則下,也具「五光十色」的特質。他們認為,中央任命屬憲制安排,是實質性任命,體現了對新一屆特區政府管治團隊的信任和支持,所有獲得中央任命的主要官員都會感受到一份光榮與重託。李家超組建了一支實幹型團隊,有利於落實理念和政綱,有利推動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利於鞏固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帶領香港開啟新篇章。
冀新團隊為社會發展做出成果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表示,新一屆特區政府沒有蜜月期,面對新冠疫情尚未完結,深層次問題亟待解決,國際環境日趨動盪,她向這批有使命感的香港人致敬,並祝他們為香港人的福祉,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成果。她衷心祝願他們在李家超行政長官領導下,為「一國兩制」的成功落實開新篇。
她指出,祖國正在繼續強大,充滿了讓香港發揮「一國兩制」優勢的機遇。她說,環顧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城市,超越了香港的都收穫着政府和人民目標一致、一同努力的豐碩成果。我們要急起直追,有一個更幸福、更成功的香港,每一個香港人都是持份者,希望市民和新管治團隊共同努力。
全國政協常委吳良好表示,李家超管治團隊愛國愛港,政治立場堅定,界別背景「五光十色」,既有資深政務官,也有專家學者,亦有熟悉基層事務人才,團隊專業實幹,德才兼備,理念相同,經驗豐富,充分體現「愛國者治港」原則,有利落實李家超的參選理念和政綱,加快推動香港發展。
他期待新團隊以正能量、新思維、新作風,重振經濟民生,團結社會、凝聚共識、提升管治,帶領香港開創一個穩定和諧、充滿希望的新局面。
體現港社會各界大團結大聯合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高敬德表示,新一屆特區政府管治團隊不僅體現了「愛國者治港」原則,而且組成多元,德才兼備,當中既有留任的第五屆特區政府官員,也有政團社團的代表性人物及多名議員,還有從基層打拚上來的人士,也有專家學者,可以看到「愛國者治港」的管治隊伍是「五光十色」,代表了香港社會方方面面的整體利益,體現了香港社會各界的大團結大聯合。一支良好的、有效率和負責任的管治團隊,是特區建設和發展所需,也是市民負責任的福祉之所繫。
高敬德表示,還有不足兩星期,香港特別行政區便會迎來成立25周年的大日子,期望新一屆特區政府在李家超和問責團隊新班子的領導下,堅持「愛國者治港」原則,不斷提升治理效能,攜手社會各界着力解決與市民大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深層次問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鞏固提升香港國際競爭力,開啟良政善治的新格局,譜寫香港發展新篇章。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王庭聰表示,新一屆管治團隊吸納了來自不同領域的精英,相信大家一定可以發揮才能,在相關的政策範疇制定良策。香港是背靠祖國的國際大都會和金融中心,吸引全球企業和人才,新一屆特區政府需進一步加強香港作為國際都會和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能力高 執行力高 認受性高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亨利表示,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主要官員昨日亮相,這是「能力高、執行力高、認受性高」的「三高」管治班子,有決心實踐李家超所說的「以結果為目標」, 改善經濟和民生,並針對香港的痛點難點 ,交出施政成績表。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曼琪表示,是次國務院的任命,標誌着中央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後,香港特區政府的領導班子在體現「愛國者治港」大原則下,也具「五光十色」的特質,主要官員既有留任,也有公務員新任,亦有立法會議員、專業人士、 學者等上任,文武雙全。 她期待與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緊密合作,亦依法支持和監督香港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全國政協委員姚志勝表示,新班子「五光十色」,涵蓋不同背景及專業的人才,同時具備堅定的愛國愛港立場及為民謀福祉的一致信念,組成了一支實幹型團隊。他期望新班子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落實好「愛國者治港」原則,着手解決市民關切的經濟民生問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發展開啟新篇章。
全國政協委員魏明德表示,新一届特區政府主要官員愛國愛港、才幹出眾、背景多元、務實團結,是中央信任、香港社會認同的管治團隊。他期望第六屆特區政府在未來的工作中,堅定愛國愛港信念,與立法機構、司法機構和社會各界良性互動,廣泛凝聚共識,團結各界改善民生,破解深層次問題,開創良政善治新局面。
全國政協委員、智經研究中心理事李國棟表示,新一屆特區政府主要官員中,面孔有新有舊,都是有承擔、有魄力、有抱負之才,願意接受挑戰,為香港、為國家作出貢獻。相信在李家超的領導下,團隊不忘初心,實踐承諾,履行使命,共同努力,為香港市民謀取最大的福祉。
評論